-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进中举(花都华艺)
对联激趣,走向举人范进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能从这副对联中读出什么? 学习目标: 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 品味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动作。 概括故事情节 范 进 中 举 胡屠户 1、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 2、在刻画胡屠户这个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的?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 与范进素不相识,他又是如何对待中举后的范进的?他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 2、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对他的困窘不闻不问,百般奚落、嘲弄;在他中举后称他“新贵人”、“范老爷”、拿酒、拿米、拿鸡。 本课小结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对范进疯态的描写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 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的水。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5~12段找出依据。 中举前 中举后 生活境况 社会地位 处事态度 住茅草屋,吃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 邻里无人理会 (地位低微,受人歧视、辱骂)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才学高品貌好”扯衣裳后襟;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 对张奉迎自如 对胡势利虚伪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 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怯懦、卑微和屈辱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 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 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 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 * * * 吴敬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授课人:张绪奎 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 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