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科发资〔〕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 PAGE 2 —
— PAGE 1 —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3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继续保持我国在纳米科技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获得重大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力争在若干优势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如纳米尺度超高分辨表征技术、新型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纳米能源与环境技术、纳米结构材料的工业化改性、新型纳米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等。保持我国纳米科技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在若干重要方向上起到引领作用;培养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带动和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国家级纳米科技科研机构和创新链的建设,推动纳米科技产业发展,带动相关研究和应用示范基地的发展。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部署7个方面的研究任务: 1. 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2. 纳米表征与标准;3. 纳米生物医药;4. 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5. 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6. 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7. 纳米科学重大基础问题。
2016年和2017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围绕以上主要任务,共立项支持83个研究项目(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20项)。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围绕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纳米表征与标准;纳米生物医药;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科学重大问题等方面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1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总经费2.2亿元(其中,拟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3-5个,国拨总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
青年科学家项目可参考指南支持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
1. 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
1.1 碳纳米管有序宏观体功能化及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研究内容:以碳纳米管有序宏观体为基,并通过合金化和多功能化方法拓展其性能;发展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制出在高温、低温、腐蚀等条件下有重要应用的宏观有序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其电、声、热、力效应及构效关系,发展相关器件,实现关键应用。
考核指标:面向碳纳米管有序宏观体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在国防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实现高温(2000 K)、低温(77 K)、腐蚀(包括海水、盐雾等)条件下应用的宏观有序纳米功能材料及其规模化制备;发展2-3种合金化和多功能化的方法;建立在上述极端环境下的构效关系和失效规律;在2000 K下强度达到室温的80%,77 K下韧性保持80%,海水、盐雾等腐蚀环境下和现有材料体现相比服役寿命提高10倍,热导率达到500 W/(m?K),在2-18 GHz全频段内衰减大于10 dB;发展出3种以上基于碳纳米管有序宏观体功能材料和器件,实现在上述高低温及强腐蚀极端条件下的关键应用。
1.2 新型纳米结构器件和集成系统的制造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发展对纳米结构的定域定向精确调控和制造技术,突破传统制造技术的局限;发展绿色印刷制造技术用关键纳米材料和器件,建立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为模板的新概念绿色印刷制造方法;建立功能纳米材料的高精度图案化的制造技术,实现超高灵敏微纳传感器及集成微系统的规模制造和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传统印刷技术精度极限,以绿色印刷方式实现不同功能纳米材料的高精度图案化,印刷精度达100纳米;印刷制备一批性能优异的微纳光电功能器件,并在智能包装、触控显示、发光器件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制造现场快速检测微纳传感器及集成微系统,纳米结构最小尺度达到10 nm, 一次构筑面积大于85 cm2 (直径4英寸),一致性优于95%,对苯系物或卤代烃检测限达到ppb量级,响应时间达到秒量级,在3个以上地市级或省级监测站进行现场检测验证并形成技术规范和标准方案。
2. 纳米表征与标准
2.1纳米催化机器学习与动态模拟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第一性原理高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