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思想与创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思想与创作

鲁迅的思想与创作 一、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2.人生观: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 3.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4. “中间物”意识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⑴基本观点: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虽然在不同场合,鲁迅也说过民众是中国的脊梁的话。 ⑵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其来有自,留日时期:“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他山之石:日本文艺学家厨川白村“对于本国的缺失,特多痛切的攻难”的做法,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就用了国民性这个概念,并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心理有诸多分析。 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 ⑶行动方式:文化批评。主要是小说和杂文 ⑷批评方式: ①“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②往往从日常普通生活现象入手,却能洞察和披露社会心理。 ③对事不对人 2.人生观 1925年5月30日给许广平的信上说:其实,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所以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时候,有时确为别人,有时却为自己玩玩。 人道主义几乎等同于“改革国民性”思想,因为爱民众,才去揭发他们的愚昧。个人主义,则是指“要求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变成单人”。 3.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鲁迅说:惟黑暗与虚无乃为实有。这是鲁迅对世界及生命本质的认定。 “我只知道,人生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坟。但从生到死,该如何走过我不知道。”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4. “中间物”意识 这是鲁迅对个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界定,体现了他“深刻的自我意识,一种把握世界的具体感受的世界观”。他认为,“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动植之间,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都有中间物;或者简直可以说,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孙伏园在《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杂感二则》里说过: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思想,魏晋文章”。当时的朋友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反对。 (一)小说创作概况 1、 《怀旧》以村塾学童的视角来看待辛亥革命给“芜市”带来的一场虚惊。作于1911年冬,发表于1913年4四月25日上海《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捷〕雅罗斯拉夫? 普实克) 2、《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集鲁迅1918—1922年的15个短篇[1930再版时《不周山》被抽出])。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3、《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集1924—1925年的11个短篇。)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4、《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八则,“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 《补天》(1922)、《铸剑》《奔月》(1926)、 《非攻》(1934)、《理水》《采薇》《出关》《起死》(1935)。 5、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6、16部杂文集《热风》 《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7、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三、《鲁迅全集》版本更迭 1938 年20卷本 1958年10卷本 1981年16卷本 2005年18卷本 1938 年20卷本 出版过程:政治障碍、经济困难 全集前10卷收创作和杂文,学术专著与古籍辑校如《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唐宋传奇集》等。后10卷收鲁迅译文。 20卷全集在1946年、1948年沦陷区和解放区都有重印。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3年12月印行了该书的简化字重排本。 三种装帧版 依据全集初版本版权页的记载 ,它们分别是 1938 年6月15日“鲁迅全集出版社” 初版的普及本 同年8月1日以 “复社 ”名义出版 的甲、乙两种精制的纪念本——每部书上均特别标明为 “非卖品”,且各有顺序编号,都只印了二百部。 甲种文字用道林纸,插图用铜版纸,并用布面精装,书脊烫金。每部实价连运费计五十元。乙种用皮脊烫金,附楠木书箱一只,实价连运 费计一百元。 ” 1938 年20卷本 缺憾与不足 其一是收录作品很不完备。如数十年的鲁迅日记和上千封书信以及许多重要佚文及辑校的古籍均没有收集,所以其后就又有 《鲁迅全集补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