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焉之于在古文中意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而焉之于在古文中意义

而1.?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2.?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3.?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5.?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1.?你;你的 [you;your]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又如:而翁(你的父亲)3.?这样,此 [this]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又如:而夫(此人;这人)〈助〉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1.?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动〉1.?如,好象 [seem;like]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2.?另见 néng焉〈名〉1.?(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2.?鸟名 [a kind of bird]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3.?通“颜”( yán)。额 [forehead]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1.?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2.?又如:心不在焉3.?哪里或那里 [where]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什么 [what]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5.?怎么 [which]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6.?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副〉1.?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2.?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3.?又如:焉始乘舟连1.?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助〉1.?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2.?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语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2.?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3.?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4.?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之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