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疟原虫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疟原虫培训课件

疟 原 虫 malaria parasite 2010、3;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世界十大热带病之一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锥虫病、 麻风病、肺结核病、登革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 种类;;分布;我国疟区分布:;分布;分布;分布; 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外期;迟发性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成熟的裂殖体破裂,裂殖子选逸,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食,一部分进入正常红细胞进行第一次裂体增殖。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无性分裂,而逐渐发育成为配子体。一般发病5~12天,成熟的配子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裂体增殖周期所需的时间有所不同。间日疟、蛋形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 ;;孢子生殖 ;随后,卵囊逐渐长大,呈瘤状向蚊胃壁外突起。在卵囊内,核和细胞浆进行 孢子增殖,形成子孢子。一个 囊内可有1千以至上万个子孢 子。成熟的卵囊破裂后,子孢 子通过蚊体的血腔到达唾液腺。 ; 生活史;; 生活史;生物学特征; 形态;形态 以p.v.为例。吉氏或瑞氏染色。 ; 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分散,核增大,1个。胞质占满胀大RBC。♀配子体,♂配子体。 ;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疟疾的实验诊断;;伊红美兰染剂的染色作用和原理 ;伊红和带阳电的蛋白质(NH3+)相结合,伊红被吸附而成红色,美兰可和带阴电的蛋白质(COO-)相结合,美兰被吸附而成兰色。若蛋白质本身的阴阳电荷相等,既能与伊红结合,又能与美兰结合,则被染成兰红相混的紫红色。 美兰和伊红都不能使核着色,由天青起染媒作用才能使其作色。疟原虫的核主要是天青和伊红合并染的,在染色血片时稀释染液的水要稍偏硷性(pH7.2)环状体的原浆才能清晰可见。 ;血 片 制 作;染色方法;疟原虫 计数;2、厚血膜疟原虫计数:疟原虫数/ul血=疟原虫数/白细胞数*白细胞数/ ul血。计数200个以上白细胞,白细胞数/ ul血:6000。 3、薄血膜疟原虫计数:疟原虫数/ul血= RBC疟原虫感染率* RBC数/ ul血。检查1000个RBC, 男:500万个/ ul血,女:450万个/ ul血;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三) 染液稀释后的使用时间 吉氏和瑞氏染液的主要成份是美蓝,伊红和美蓝氧化产生的天青,三者能在酒精溶液中溶解,但在水溶液中伊红遇到美蓝和天青即产生沉淀。因此,必须在稀释染液当时使用,一般在半小时内染色力最强。 (四)染液的稀释浓度 染液的浓度高,其着色就快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氏点粗大显著,但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过低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薛氏点不明显或消失。 (五)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反之较差。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略缩短,气温低可适当延长。因此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释浓度和气温而适当增减。;(六)染色用水 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洗用水应选择pH7.0-7.2的清洁水,通常是新鲜的蒸馏水或过滤的冷开水、以及自来水等。如果偏酸或偏碱,可用缓冲蒸馏水调整。染色后发现血膜颜色偏蓝(偏碱)或偏红(偏酸)时,可用与之相反的酸、碱度水冲洗血片予以纠正。 (七)注意 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应沿玻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一层溢出,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 ;镜下形态;大滋养体 ;裂子体; ;;; 厚血片形态; 大滋养体 ;裂殖体和配子体 ;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 ;厚血片形态;;;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 ;1.疑似疟色素:血膜上的染料残渣及灰尘,有时可误为疟色素,此时可依据其颗粒大小,色泽及分布范围加以区别。转动微螺旋时,可见它浮于红细胞之上,与原虫不在一平面上。 2.疑似疟原虫核;细菌尤其是球菌或白细胞破裂后散出的颗粒,皆为红色小点,与疟原虫的核相似,最易混淆。但球菌形体较大,边线光滑,常见许多个聚集一处,分布广。中性和酸性白细胞的颗粒,着色较淡,边缘整齐,附近常有白细胞的碎屑。 3.疑似疟原虫胞浆;网状红细胞残骸和白细胞残骸通常为兰色,与疟原虫的胞浆相似,有时因与上述红点巧合一起,而容易误为疟原虫。鉴别时如形同大滋养体,可依据疟色素的特点加以区别;如形同小滋养体,可依据虫体大小、折光是否均匀以及核与胞浆是否在一个平面上加以区别。;厚、薄血膜涂片的优缺点 ;服药后疟原虫形态;潜伏期;致病;寿命;致病;再燃;复发;查治病人;查治病人;病因治疗;耐氯喹疟疾发作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