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制度的终结(0001).doc

第3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制度的终结(0001).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方面: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了解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 (3)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2.思想教育方面: (1)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的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2)培养学生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 (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的发生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说明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以说到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巨变,但是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3.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认识资产阶级革命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中华民族前途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2.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时分配 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华侵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但是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成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他们在华利益,加紧对华输出资本,掠夺通商和路矿利权,与此同时伸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这种矛盾的激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上。 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拒绝退兵,妄图在东北推行“黄俄罗斯”计划,这与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这场为了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竟然实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政府除了划出“交战区”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的开支激增4倍多,清朝末几年,各种旧税被追加数次并巧立名目增设新税,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中外反动派的重压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们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到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 20世纪初,各地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1903年上半年,在上海等地和日本留学生中间的“拒法运动”和“拒俄运动”;1905年的因为美国迫害华侨,通过排华法案而引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从1903年开始的各省人民为了反对帝国注意控制我国铁路、矿山,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收回路权、矿权的斗争。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名义上是借外债修建,实际上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对这些爱国运动的镇压,使运动的许多参与者认识到,救国要首先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些反抗斗争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和迅速发展。 说明,随着晚清政局的演变,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辛丑条约》签订后,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敌的念头。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紧控制清政府:政治上通过驻华使节直接控制清政府,把持很多重要的部门,甚至很多外国人进入地方衙门供职;经济上通过对华资本输出把持中国的铁路矿山和财政金融,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军事上通过使馆驻兵,和在北京附近铁路沿线的驻军,置清政府于军事监督之下,使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派系并欺骗人民,1901年4月成立了督办政务处,就发布了“罪己诏”和宣布实行“新政”。清末立宪活动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很多新政改革流于一纸空文。 1906年,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西太后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咨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23条中共有14条是维护君上的权力的。1911年5月组织了“责任内阁”,但大部分内阁成员由皇族组成,13名内阁中满人9名、皇族7人。“皇族内阁”遭到立宪派和一些汉族地主的不满和反对,所谓“立宪”骗局至此完全戳穿。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矛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