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专制制度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时期皇权的加强 【学习难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⑴七国之乱:汉初在推行__郡县制__、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_驻守各地。公元前154年,_汉景帝__?着手削藩。吴王_刘濞_?借口“?_清君侧_”,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⑵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_推恩令_”,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③影响:进一步加强了__中央集权____。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 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_”后,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封安史降将为_节度使___。唐中后期,藩镇发展为__割据_势力,形成?__藩镇林立__的局面。 ⑵五代十国的分裂:唐朝末年,_藩镇割据势力_、进一步发展。唐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__时期,政权更迭,人民困苦。 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宋太祖的集权措施: ①收精兵:把禁军划归为_殿前司__、_侍卫步军司__、_侍卫马军司___等“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_调兵权__和?_统兵权_的分离。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__、州郡长官、__武将___的权力,设置_通判_,派__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各州郡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开封_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_物质基础__,维护了_国家统一_与?社会的安定。 ⑵影响: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 “_冗官__”、“___冗兵__”、“冗费_”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⑴丞相制度的废除: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___丞相__,_专制皇权_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⑵内阁制度的形成:明太祖时,设立殿阁大学士__;明成祖正式设立__内阁_,大学士参与_军国大事_的商讨。 ?2.清朝设立军机处 ⑴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___西北的紧急军务__,设立军机处_。 ⑵职能:军机大臣可以参与__处理内政外交_、制定军政大计_、审理重大案件__等机要事务,但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⑶作用: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___清王朝的行政效率___。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_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__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专制皇权加强的影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皇权不断加强___和_相权不断遭到压制_的历史特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__传统官僚体制____发展的产物,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 1.(06天津文综)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2.(0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3.下列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4.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地方势力的强大 B.中央削夺王国的封地 B.开国功臣的反叛 D.诸侯争夺王位 5.《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