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和尚整理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名词解释: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礼记 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是因为所用的柏木色淡黄而得名。题凑则是因坊木头皆向内而得名。除帝王之外一些大臣一会被赐予“梓宫、便房、黄肠题凑”5,正藏和外藏。
“外藏”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外藏是相对于正藏而言的,是正藏的附属部分。一般认为,汉代的正藏是指墓室内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设施及随葬品,象征着帝王宫室及宫内生活。正藏之外的婢妾、厨、厩之属和象征百官衙署等埋藏设施为外藏。外藏多位于墓主椁室之外或墓外,是附属于墓主正藏的埋藏设施与埋藏物品。由于汉代帝王陵墓的外藏设施多为地下坑道式的木构架,结果类似于椁,故文献中成为外藏椁。
6,铜尊和铜樽。
铜尊和铜樽都属于盛酒器。铜尊:是一种盛酒器,形体较大。一般称尊者,有三种器形:一是有肩大口尊,形态为大口、折肩或圆肩,圈足,商代较多见。二是觚形尊,无肩,似觚而形体粗大,主要流行于商至春秋食器。三是鸟兽尊或称牺尊,器形为象、牛、羊、虎、猪、鸟等各种动物形态,见于商至春秋时期。
铜樽:汉代主要的盛酒器之一。器型有筒形和盆形两类,器底多附有三足,有的器盖作博山形。如2002年在西安市未央区郭家滩出土了一件汉代筒形青铜樽。器盖作博山形,盖顶有圆孔;腹中部有相对的两个兽首衔环,外壁饰山峰、禽兽、云气等纹样;底附三坐人形足。
7,土堆墓和土墩墓。
堆土墓:没有墓坑,尸体放置在地上,然后再用土掩埋。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下水位浅,新石器时期中期就出现了堆土墓。有些地区延续至两周,形成显著的地域性葬俗特征。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中都有发现。
土墩墓:先在地面上堆筑高达的土堆,然后在其上挖造墓穴。抓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如早期的张陵山、赵陵山,中期的瑶山、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土墩墓与堆土墓之间存在着承袭、演变的关系。
8,烧前彩和烧后彩。
古代彩绘陶器分为烧前彩和烧后彩两类。烧前彩,即在陶胚上绘彩纹,并依着色剂的不同,烧造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一般红彩的着色剂主要是氧化铁,其原料可能是赤铁矿或者朱砂。黑彩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和锰,其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锰较多的红土。白彩基本上没有着色剂,可能是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黏土、高铝质黏土或用方解石、石膏等配置而成。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种工艺始见于老官台文化,盛行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时和屈家岭文化也较流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除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外,大部分已经衰落。
烧后彩,是在烧好的陶器表秒涂绘彩纹,颜色易受到保存条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利基建】《水利水电实务》复练习题集(简版).doc
-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研究课教案).doc
- 2014年北师大博士硕士招生简章.doc
- 脱离工程阶段练习3.doc
- 组织机构员工作条例.doc
- 航博通使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AUTO_AutOCAD_简化命令全集.doc
- 《水利水电实务》复练习题集(简版).doc
- 福建厦门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doc
- 园林考硕士攻略.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最近下载
- 制造企业数字化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建设方案(20页PPT).pptx VIP
- 防跑道侵入考试卷附答案.doc
- 3-1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docx VIP
- 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docx VIP
- SL252-2017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pdf VIP
- 监理例会会议纪要范文.docx VIP
- 新时代下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docx VIP
- SL260-2014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董.pptx VIP
- 新解读《GB_T 12604.3-2013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