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 毕业论文.docVIP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 毕业论文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 ? 摘要: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是他戏剧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对《哈姆雷特》的详细解读,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作家与其作品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融合;戏剧理论;映射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盛赞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落笔便是诗歌,是哲学,透射着深刻的思想与人性的光辉。”在莎士比亚一生所创作的戏剧、14行诗及其他诗歌中,《哈姆雷特》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毋庸置疑,它是英国文学最著名的剧作之一。该剧大致创作于1601到1602年,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作家的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1]剧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处处面临困境,陷入重重矛盾之中:父王突然驾崩,尸骨未寒,而生母下嫁新登王位的叔父,而这位王叔又时时处处在刺探和防范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全剧中始终处于犹豫和痛苦的状态。剧作家和剧中的主人公身上有诸多相似点。哈姆雷特的心理状态及其复仇的悲剧结局,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莎士比亚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助的真实写照。同时,莎士比亚深刻的思想和他的戏剧理论,都通过哈姆雷特这一主人公显示出来。此外,作品中还有多处折射出剧作家在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和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一、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心理活动的融合该剧一开始,哈姆雷特就身陷困境。他被召回参加父王的葬礼,这葬礼同时也是母后的婚礼。在种种现实的折磨下,哈姆雷特的忠实朋友霍拉旭(Horatio)告诉他,他们在夜巡时遇见 首发 了鬼魂,奇怪的是那个鬼魂很像他的生身父亲。于是,哈姆雷特决定与鬼魂相见,并在与那鬼魂的对话中,证实了他的猜忌:他的叔父亲手杀了他的父亲,又诱惑了他的外表端庄的母亲。此时,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愿望可以说是强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并没有直接实施报复,而是成为一个“疯癫”的思考者: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蒙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节[2]正是由于“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哈姆雷特决定装疯卖傻,进一步探听情况,伺机复仇。这是一个孤独而危险的过程,任何闪失不仅会使他的复仇计划流产,甚至会使他的性命难保。此后,他要在所有人面前装疯,包括亲人和情人。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初创作该剧时,英国正处于封建时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矛盾阶段。思想解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莎士比亚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本已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不得不与统治者虚与委蛇,处在转折时代的莎士比亚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这个始终处在痛苦之中的哈姆雷特灵魂独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内心活动的高度融合。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的戏剧思想剧中,哈姆雷特对父王死因的猜疑是一步一步得到证实的,直到后来他与鬼魂相见,并被告知叔父就是杀父的凶手,但哈姆雷特需要对鬼魂的话进行证实。所以这位王子导演了一幕“戏中戏”。叔父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父王的死因,以及鬼魂的故事。[3]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哈姆雷特导演的这场“戏中戏”实际上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当时莎士比亚已经是当时舞台上一位颇有经验的演员。在完成《哈姆雷特》这一创作之后,莎士比亚自己曾经出演了剧中鬼魂这一角色。在本剧第二幕中,哈姆雷特和罗森格兰兹(Rosencrantz)及吉尔登斯吞(Guildenstern)有一段对话,实际上是莎士比亚说出了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固定在一个地方演戏,在名誉和进益上都要好的多哩。”(第二幕第二节)[2](P303-304)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这句台词,都难以想象它出自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之口,相反,这句台词符合剧作家莎士比亚本人的身份。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格兰戏剧盛行的时期,真正关心戏剧发展的,应该是莎士比亚本人。此后的一段文字中,莎士比亚安排哈姆雷特与罗森格兰兹之间的几段对话,完全超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心态及他们身负的使命。罗森格兰兹谈及英格兰戏剧发展“时势的变化”时说,老一辈演员的地位“已经被一群羽毛未丰的黄口小儿夺去。这些娃娃的嘶叫博得了台下疯狂的喝彩,他们是目前流行的宠儿,他们的声势压倒了所谓普通的戏班”(第二幕第二节)。[2](P312-314)哈姆雷特像一个内行的剧团股东,关心“童伶”的成长和发展、工薪和“未来的前途”。此时,哈姆雷特成了理智务实的剧团股东,并为自己毫无疯病的身份辩解:“天上刮着西北风,我才发疯;风从南方吹来的时候,我不会把鹰当作一只鹭鸶。”(第二幕第二节)[2](P3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