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制造技术离子注入机的分类电信学院微电子学系.PPT

微电子制造技术离子注入机的分类电信学院微电子学系.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电子制造技术离子注入机的分类电信学院微电子学系

微电子制造技术 第 17 章 掺 杂 概 述 本征硅的导电性能很差,是不能直接用于芯片制造的,只有在硅中加入一定的杂质,使电导率发生明显变化时,硅才可以用于半导体制造。在硅中加入杂质的过程称为掺杂。 掺杂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掺杂的方式有热扩散和离子注入。常用的杂质是Ⅲ族和Ⅴ族元素中的硼(B)和磷(P)。 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和集成度的不断增加,迫使各种器件尺寸不断缩小。特别是MOS器件沟道长度的减小要求源漏结的掺杂区更浅,现在最小的结深是30nm。 本章重点 1. 解释掺杂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目的和应用; 2. 讨论杂质扩散的原理和过程; 3. 了解离子注入相对于热扩散的优缺点; 4. 讨论剂量和射程在离子注入中的重要性; 5. 列举并描述离子注入机的5各主要子系统; 6. 解释离子注入中的退火效应和沟道效应; 7. 描述离子注入的各种应用。 表17.1 半导体制造常用杂质 掺杂在芯片制造中的应用 表17.2 CMOS 制作中的一般掺杂工艺 掺 杂 区 硅片的掺杂是在单晶硅生长过程中完成的,可以形成p型或者n型硅。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有选择地引入杂质是为了实现各种器件结构。杂质是通过硅片上的掩膜窗口有选择性地进入硅的晶体结构中,形成掺杂区(见图17.3)。描述掺杂区的特性参数有掺杂量(包括杂质的分布形式)和结深。 掺杂区杂质的类型可以与硅片的类型相反,也可以与硅片的类型相同。掺杂区的类型由p型转变为n型或者相反的情况,就形成了pn结。 硅片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要经历多次高温工艺,而每次的高温工艺都会造成杂质在硅中的扩散,从而改变掺杂区的原始参数并影响器件性能。 扩 散 扩散原理 三个步骤 预淀积 推进 激活 掺杂剂移动 固溶度 横向扩散 扩散工艺 硅片清洗 杂质源 扩散的概念 扩散是一种自然的物理过程,扩散的发生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浓度差及过程所必须的能量。 掺杂区和扩散结的形成 固态扩散的目的 在晶园表面薄层产生一定数量的掺杂原子 在晶园表面下的特定位置处形成np(或pn)结 在晶园表面薄层形成特定的掺杂原子分布 结的图形显示 理想的 横向扩散 Table 17.3 1100°C 下硅中的固溶度极限 扩 散 工 艺 完成扩散过程所需的步骤: 1. 进行质量测试以保证工具满足生产质量标准; 2. 使用批控制系统,验证硅片特性;. 3. 下载包含所需的扩散参数的工艺菜单; 4. 开启扩散炉,包括温度分布; 5. 清洗硅片并浸泡氢氟酸,去除自然氧化层; 6. 预淀积:把硅片装入扩散炉,扩散杂质; 7. 推进:升高炉温,推进并激活杂质,然后撤除硅片; 8. 测量、评价、记录结深和电阻。 表17.4 扩散常用杂质源 扩散层中杂质原子的浓度分布 实际上由于扩散层的结深相对于平面尺寸来讲要小的多,所形成的pn结基本上可看作平行于表面的。这样,菲克第二定律就可写成: 其物理意义为:存在浓度梯度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某处浓度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是扩散粒子在该点的积累或流失的结果。 求解上述扩散方程,就可以得到浓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函数关系。不过随着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不同,其解的形式就有所不同。 预淀积(恒定表面源扩散) 恒定表面源扩散是指扩散过程中硅片始终处于含源的气氛中,即硅片表面浓度始终保持不变,只是随时间的变化扩散层中的杂质数在增多,预淀积后的杂质分布可由以下初始和边界条件解得 影响扩散层参数(结深、浓度等)的几个因素: 杂质的扩散系数 杂质在晶园中的最大固溶度 再分布(有限源扩散) 有限源扩散是指在扩散过程中,杂质源限定于扩散前淀积在硅片表面薄层内的杂质总数不变,依靠这些有限的杂质向硅中扩散,随着时间得增加,结深增加,表面浓度下降。 薄层(方块)电阻 标志扩散层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器件生产过程中着重控制和检验的参数之一,因为电阻本身的物理意义是反应了被测物体电导率的大小(或载流子浓度的多少)。 对如图所示的正方形扩散 层,若在图示方向加上电流, 可测得薄层的电阻值为: Rs=ρ?L/LXj=ρ/Xj (Ω/方块) ρ为电阻率,由此可见薄层电阻只与电阻率和薄层的厚度(Xj)有关,而与边长无关。由于薄层电阻测量简单,工艺过程中常用测量它来判断扩散层的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四探针测量薄层电阻 在工艺线上,广泛使用测量方块电阻的方法是四探针法。 要求两探针间的距离应小于膜层的厚度。 S:探针之间的距离 常量4.53是在探针间距很小且薄层尺寸无限大的假设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