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

棉花棉铃黑果病 症状 该病为害棉铃。病菌只侵染棉铃,致全铃受害。铃壳初淡褐色,全铃发软,后铃壳呈棕褐色,僵硬多不开裂,铃壳表面密生突起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后期铃壳表面布满煤粉状物,棉絮腐烂成黑色僵瓣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 宜,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黑果病菌是引起棉花烂铃的初侵染病原之一。黑果病发生的温度范围较宽,对湿度要求很高。雨量大发病重。棉铃伤口多,如虫伤、机械伤、灼伤等可诱发黑果病大发生。 * 防治方法 (1)尽可能避免棉铃损伤,及时防治铃期害虫。 (2)及时摘除剥晒病铃。 (3)发病初期喷洒菌安利500倍液。 * 棉花棉铃红腐病 症状 棉铃染病后初生无定形病斑,遇潮湿天气或连阴雨时病情扩展迅速,遍及全铃,有的波及到棉纤维上,产生均匀的粉红色或浅红色霉层,雨后易粘连在一起,成为粉红色的块状物,造成病铃不能开裂,棉花纤维腐烂成僵瓣状,种子染病后,发芽率下降。 病原 同棉苗红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属弱寄生菌,不能直接侵染棉铃,主要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棉铃角斑、铃疫病、铃炭疽病等造成的病斑均可诱发红腐病,在病铃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 棉花铃软腐病 症状 我国长江流域有发生。主要为害棉铃。病铃初生深兰色或褐色病斑,后扩大软腐,产生大量白色丝状菌丝,渐变为灰黑色,顶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实体。剖开棉铃,呈湿腐状,影响棉花质量和纤维强度。该病多发生在被玉米螟蛀食的棉铃上,病情扩展较快,造成全铃湿腐或干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寄生性弱,分布十分普遍,除寄生在棉铃上外,可在多汁蔬菜的残体上以菌丝营腐生生活,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孢子囊,释放出孢囊孢子,靠风雨传播,病菌则从伤口或生活力衰弱或遭受冷害等部位侵入,该菌分泌果胶酶能力强,致病组织呈浆糊状,在破口处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进行再侵染。气温23-28℃,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雨水多或大水漫灌,田间湿度大,整枝不及时,株间郁闭,棉铃伤口多发病重。 *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或去掉下部老叶,保持通风透光。 (2)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防止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喷洒佳爽、疮溃灵。 * 棉花棉铃灰霉病 症状 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后期棉铃上时有发生,据观察主要发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过的棉铃上,棉铃表面长有灰绒状霉层,病情严重的造成棉铃干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 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委肮,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或棉田小气候的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不宜过密。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棉田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都灵800倍、速科灵可湿性粉剂或大扑因1500-2000倍倍液、灰卡1000倍液,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 棉花白霉病 症状 在各棉区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病。初在单个叶脉网间现直径3-4mm白斑,后变为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叶片正面为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背对应处生出很多白霜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 称白斑柱隔孢或棉柱隔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很难见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传,引起初侵 染。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不断地进行再侵染。气温25-30℃、多雨高湿利于该病扩展和蔓延。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沤肥。(2)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都灵800倍液或瑞托800倍液,隔7-10天1次。 * 棉花褐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染病 初生针尖大小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边缘紫色、稍隆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居的大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严重的叶片脱落。真叶染病 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紫红色。 病原 称棉小叶点霉和称马尔科夫叶点霉,均属半知菌亚门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