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综合实践中国传统节日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年级综合实践中国传统节日课件

初二年级综合 实践活动小组制作;;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传说;头牙节;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称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每年的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结束,而头牙就表示一年的开始。头牙过完,春节正式结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上天在这一年都风调雨顺,祈望有个好收成。一般尾牙都过的比较隆重,老板雇主都会设宴款待员工。头牙虽比不上“尾牙”的隆重和丰盛,但也大大超过平时“做牙”的规格,每家在神龛上摆上三牲祭祀,烧纸钱放鞭炮,搞得也好不热闹。;;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俗语:二月二龙抬头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习俗:各地不一样,这个节日和惊蛰有关,习俗活动很多:祈求风调雨顺;祛毒虫;踏青;炒豆、爆米花等等。;;;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大会,每年吸引五省二十余县市数十万余人,是中国最具代表的民俗节日之一,亦是新洲区最著名的旅游节日,已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旧街花朝节产生于“庆福寺”庙会,此庙原名“东狱庙”,始建于南宋乾道至淳熙年间(1165-1189),宋时香火旺盛,远近知名,至元朝末年遭徐寿辉兵毁。到明末隆庆初至万历二年(1574年)由旧街所属地区五十三族祠堂出资共建,名曰“庆福禅寺”,亦名“东狱行祠”,俗称五三公庙。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建戏楼一座。庆福禅寺自建成起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花神生日为期举办盛大的花朝庙会,虽庙一再遭损坏重建,但这一庙会习俗却一直延续至今。;习俗活动:;赏红;上巳节;起源:;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文化活动: 踏青、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习俗 荡秋千 蹴鞠 踏青 植树 放风筝 扫墓 插柳 射柳 斗鸡 蚕花会 ;分龙节:是流传于南北各地的民间节日。此际多雨,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除了汉族,它也是毛南族、畲族的传统节日 。 ;;华北地区的分龙节多安排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三。但据古籍记载,一千多年以前的分龙节是在每年阴历的五月二十。如《谈荟》说:二月二十日,谓之小分龙日。晴,分懒龙,主旱;雨,分健龙,主水。《农政全书》亦云:五月二十日大分龙,无雨而有雷,谓之锁龙门。 这种日期上的不确定性可能与民间记岁方式比较粗放有关。而且流传时间越久、地域越广,难免出现变化。;据考,分龙节最早当来源于更为远古的祈雨方式--雩舞。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又名:,端阳节、重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