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SY 食物与康2012.2.10
营养素种类 ①蛋白质 Proteins ②脂类 Lipids ③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④无机盐 Minerals ⑤维生素 Vitamins ⑥水 Water 营养素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一)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 1.食物中蛋白质含量 指食物蛋白受消化酶水解后人体吸收的程度,用吸收氮量和摄入总氮量的比值表示 (1)蛋白质真消化率(net digestibility) (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消化率高表明蛋白质被吸收利用的可能程度大 动物性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 植物性食品经烹调或去纤维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3.蛋白质的利用率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是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 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各种氨基酸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若某一种氨基酸过少,就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这种氨基酸则为限制氨基酸(LAA) 例如: 谷类缺乏赖氨酸 豆类缺少蛋氨酸 (二)蛋白质的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当中 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优质蛋白质 [参考摄入量] 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1.16g/(kg·d),需占膳食总能量的10%-15% 青年人每日摄入3两—4两瘦肉,一个鸡蛋,加上牛奶和适量豆制品就完全可以保证一天的蛋白质需要 (二)蛋白质的来源 豆腐的营养 优质蛋白质,缺蛋氨酸 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 消化率90%以上 钙、铁、磷、VB 鱼和豆腐 氨基酸互补 VD+钙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PEM多见于婴幼儿 目前,世界约500万儿童患病,多因贫困、饥饿引起,分布于非洲,中、南美洲等地 预防 合理喂养 体格锻炼 定期检查 (四)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 伴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增加肾脏负担 硫氨基酸的过多摄入,加速骨骼钙质丢失,骨质疏松。 必需脂肪酸 ( 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 ω-6系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C18:2,n-6) ω-3系的α-亚麻酸(linolenic acid,C18:3,n-3) 廿碳五烯酸(EPA) 廿二碳六烯酸(DHA) 磷脂和胆固醇 都是脂蛋白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脂蛋白帮助脂类的吸收、运输、代谢等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 lipoproteins,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磷脂是与膜流动性相关的成分,与信息传递功能相关。 胆固醇增强膜的韧性,而且是体内类固醇激素和VitD合成的原料。胆固醇代谢产物胆酸能乳化脂类,帮助膳食脂类的吸收。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食物中不被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不可吸收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果胶、藻类 最佳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和白糖的区别 牛奶加蜂蜜 营养的早餐 牛奶或豆浆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脂肪 蔬菜和水果 (一)钙 calcium (二)铁 iron 摄入过多 长期的高水平摄人铁或经常输血能引起肝中铁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伴有组织损伤,则称之为血色素沉着症 (三)锌 zinc 植酸、半纤维素、木质素影响吸收; 铁、铜、钙、镉抑制吸收; 蛋白质、组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D3促进吸收; 七、维生素(vitamin) 是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大类有机营养素。 共同特点: 都以本体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在组织中,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不是构成各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 水溶液性维生素(water soluble vitamin)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体内不能大量贮存 ▲从尿中排出,一般不会出现中毒,易出现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 (fat soluble vitamin) 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通过肝—肠循环代谢,贮存于机体脂肪组织中 过量蓄积可引起中毒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