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道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六种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doc

人类道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六种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道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六种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

人类道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六种: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直接道德和间接道德,对内道德和对外道德。(1)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虽然人们组成社会的初衷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在政治力量介入社会之后,一个人就应当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所处政治地位的高低,去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关系。(2)间接道德:孝养父母是为了将来获得自己子女的孝养,而不是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报。父母爱子女,就是爱自己;而子女爱父母,则是为了爱自己。(3)对外道德:我们在对待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的态度上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我们要将对之的利用限定在一个理由之上,那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宇宙所赋使命的履行,除此之外的任何它用都是对宇宙的冒犯;二是我们要将对之的利用控制在一个限度之内,那就是不能破坏宇宙建立的生态系统。 道德虽然在概念上只有一个,但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之分为六种。道德从主体大小的角度可分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从实施途径的角度可分为直接道德和间接道德,从实施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对内道德和对外道德。下面我们就对这六种道德分别予以讨论。 第一节 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 所谓个人道德,是指将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所谓社会道德,是指将社会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然而,并非所有的个人或社会都有资格作为道德主体。对于个人来说,在童年阶段,理智刚刚萌发,欲望和冲动是生活的主宰,他的所思所为完全受欲望和冲动的支配。在青年阶段,理智成分逐步增加到与欲望和冲动成分势均力敌的水平,而双方争斗的结果是,时而前者压倒后者,时而后者压倒前者。到了中年阶段,理智才真正压倒欲望和冲动而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才成长为一个完全成熟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是从青年阶段开始具备,到中年阶段而告完成的。当然,我们也无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学习环境的不同,有的人会成熟得早一些,有的人会成熟得晚一些,还有的人甚至直到死亡也没能成熟起来。 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相类似,人类社会在进入国家之前经历了家族和部落两个阶段。在家族阶段,即能人、直立人和智人所处的旧石器时代,社会秩序主要靠家长威望和传统习俗来维持,因而人们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在部落阶段,即现代人所处的新石器时代,酋长和酋长会议这种政治机构的应运而生,使得对部落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可能。然而,这种政治机构由于还处在欲望和冲动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因而在发挥管理作用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到了国家阶段,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出现为政治家的管理注入了理智的成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政治家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哲学头脑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这就是说,一个社会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是从部落阶段开始具备,到国家阶段而告完成的。 一、个人与社会关系古今观 个人道德主体和社会道德主体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相互依赖和利用的关系,但有时也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此时,双方就会在应将利益的出发点放在哪一方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个人道德主体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认为社会利益应当服从个人利益;而社会道德主体则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认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利益。这两种道德主体的争斗,以及代表这两种道德主体的道德观的争论,可以说自人类社会进入国家阶段之后始终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一些国家前者占上风,在另一些国家后者占上风罢了。 在中国,提起个人道德观,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家,因为道家为人生设定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在”。老子把个人利益看作是社会利益的前提和基础,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维护了个人利益,才可能去维护社会利益。他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13章)意思是说,能以珍重自己生命的态度去对待天下的,才可以将天下寄付于他;能以爱惜自己生命的态度去对待天下的,才可以将天下托付于他。扬子把个人利益等同于社会利益,认为一个人维护个人利益就是在维护社会利益,反对为了维护社会利益而伤害个人利益。《列子·杨朱》中记载:“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子不仅提出这种主张,而且还试图为这种主张进行辩护。《列子·杨朱》中记载:“杨朱曰:‘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在杨子看来,既然为社会苦心劳体是死,为个人愉心悦体也是死,而死对人又无所不同,那为何要放弃后者而选择前者呢?庄子则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认为一个人应当根据个人利益的得失来决定处世的态度。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