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整合.docVIP

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整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整合

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整合   摘 要:什么是朗读?什么又是朗读教学?课文体会得深是否朗读得就好?反之,朗读得好就能说一个人课文理解的深吗?在散文朗读教学中又如何将“情感”和“技巧”很好的融合?很多人对此都存在模糊的概念或一定的误区,在此文中,笔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情感;技巧;朗读;朗读教学   对于“理解”和“朗读”的关系,笔者认为:“课文体会得深朗读不一定就好,而朗读得好就一定说明这个人对课文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作者的心灵与朗读者的心灵彼此碰撞,从而引起了心理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朗读者通过一系列地再加工,有了自己的一份体会与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动情。”而此处所说得“心灵碰撞”和“一系列再加工”便是本文题目中的“感情”与“技巧”。要弄清楚二者是怎样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有机整合起来的,首先就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即什么是朗读?什么是朗读教学?   一、 朗读与朗读教学   所谓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是说声音清楚、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朗读,也可以叫诵读、读书,就是诵书的意思。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把书面上写得语言变为口头上说得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而朗读教学作为一种方式,是想通过这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为了培养学生挥洒自如的口才和一看就清、一听就明的语感;为了能够通过言志传神的方式来对学生产生教益、使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经典。   既然朗读教学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朗读教学呢?这就要靠“情感”和“技巧”的整合了。   二、“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的整合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抓好这个特点,以理解为先导,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加上技巧的融合,方可表情达意。而关于技巧,叶圣陶先生说得明白:“吟诵的语调,有客观的规律。语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高低是从声带的张弛而来的分别。强弱是从肺部发出空气的多少而来的分别。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音数少是缓,发音数多就是急。吟诵一篇文章,无非依据对于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这三类语调而已。”下面我们就从窦老师《秋天的怀念》这一课堂朗读教学入手,看看她是如何将“情感”与“技巧”整合起来的。   (一)我狠命地捶打着两条可恨的双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大家想想史铁生21岁时得重病双腿瘫痪。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自然而然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读这一段,让我们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个暴怒无常。   生读……   师:不想活的他,看着刷刷啦啦的树叶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生1……   师:掌声啊,同学们你看她,能就着课文里刷刷啦啦的树叶声去想,把她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还有吗?看看你的想法和她的有什么不同。   生2:……   师:我听得是北风,秋天刮得是什么风?秋风更准一点,但是不管是什么风,话里我们听到得还是他那句“狠命地捶打着双腿喊着:…”   生:“我活着有什么劲!”   ……   在许多阅读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教师用“走进课文”四个字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可只这四个字仍显单薄,教师如何能让这四个字更加具体可感?窦老师的做法让大家看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走入课文,贴近人物,换位思考。人物说得每句话、做得每件事请都会有原因,让自己变成文章中的人物,去揭开那个原因,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体会这些心情呢?用三句话简单概括,那就是:   1、从矛盾中捕捉灵感。课文中的矛盾之处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就像文章中的史铁生,21岁——花样的年华,本该大展宏图的年龄,却注定以后要在轮椅上渡过,怎么能不暴怒无常?一个“突然”像一块巨石陡然从天而降,把所有可能的未来全部压碎,重重压在史铁生身上、心里,一下子压垮了他。同样,如果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忽然消失或被人夺走,我们又怎能接受?   2、从动作处寻找体会。什么是“狠命”?使劲儿的、拼命的、用尽气力的;什么是“可恨”?就是令人痛恨、让人憎恨。史铁生用“狠命”和“可恨”来捶打和形容自己的双腿,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与无助啊!那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拼命”的?   3、从氛围里拓展思维。文章中的景物总是与作者的心情一脉相承,在这里,窗外刷刷啦啦飘落的树叶就如同史铁生现在低落到极点的心情一般,此刻凄凉的景象又烘托了他怎样的心境?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描述内心感受,从中得到一种共鸣,进而读出这种凄苦的心情。   叶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