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社会文化史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伽蓝记社会文化史意义

洛阳伽蓝记社会文化史意义   《洛阳伽蓝记》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兴废为题,记述了北魏定都洛阳期间的政治#65380;人物#65380;风俗#65380;掌故传闻及北魏和西域文化交流等,该书不仅可视作了解北魏洛阳佛教史及社会政治史的辅助材料,而且可以说是一部反映该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65377;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洛阳伽蓝记》的内容涵盖了地理#65380;历史#65380;宗教#65380;风俗#65380;文学等各方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资料价值#65377;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8-0105-05   常 新(1971―),男,甘肃靖远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65377;(陕西西安 710071)   本文为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塑造民族精神研究”(05C001Z)的阶段性成果#65377;      北魏人的著述传世者不多,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65380;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f之的《洛阳伽蓝记》可谓北魏的三部杰作#65377;《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f之生平事迹于正史无传,《广弘明集》中《高识传》有杨?f之名#65377;卷末说:“杨?f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65377;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65377;”[1](P12A)而《续高僧传》中《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传四》记到“(常景 李廓 宝意 觉定 法场 智希 杨?f之 昙显 智贤 法希 藏称)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又期城郡守杨?f之撰《洛阳伽蓝记》五卷,故其序略云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65377;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65377;”[2](P429 A)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弘明集》中杨?f之是以排佛#65380;反佛的面目出现的而《续高僧传》中杨?f之则和佛教徒列在一起#65377;我们结合《洛阳伽蓝记》中杨?f之的自述可以清楚看到《广弘明集》中对杨?f之的评价是正确的#65377;   《洛阳伽蓝记》主要是记载北魏京师洛阳近四十年佛教寺塔的兴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洛阳在政治#65380;经济#65380;文化及人民生活的场景,这些记载为研究北魏中后期人与人#65380;人与社会之间生活方式及其观念提供了生动#65380;详实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史意义#65377;      一#65380;感念#65380;存留故国文化的文化意识      陈寅恪先生认为历史的根本问题是文化问题,是文化发生问题#65377;[3](P323)而影响文化发生#65380;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民族文化冲突和社会内部各集团力量的升降,因此,文化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65377;由于这些条件可能关系到国家#65380;文化还有政治维度#65377;[4](P11)我国的历史记载有正史#65380;野史之分,正史的体制特点在于其简约,同时正史在作史过程中尽管有“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但有时往往会牵扯到当时统治者的某些忌讳而对事实记录不全,同时在修史过程中,哪些史实不可记,哪些史实可记,都渗透修史者个人的爱憎情绪,最终造成史料的详略不当,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65377;而《洛阳伽蓝记》作为相对正史而言的野史或轶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正史上述缺陷#65377;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序》说:“杨?f之慨念故都,伤心禾黍,假佛寺之名,志帝京之事#65377;凡夫朝家变乱之端,宗藩废立之由,艺文古迹之所阙,苑囿桥梁之所在,以及民间怪异,外夷风土,莫不巨细毕陈,本末可观,足补魏收所未备,为拓跋之别史,不特遗闻逸事可资学士文人之考核已也#65377;”[5](P366)   北魏拓跋氏崛起于北方广漠之间,后来占据中原,孝文帝迁都洛阳,用夏变夷,声明文物,使北魏在政治#65380;经济#65380;文化等方面极盛一时#65377;到世宗由于崇尚佛教,忘其国恤,致使国势衰落#65377;及胡太后临朝,宦官当道,外藩首祸,变故迭起#65377;至永熙三年(534年),京师迁邺,政权旁落高氏,北魏王朝名存实亡#65377;这一系列历史变故杨?f之皆亲眼目睹#65377;他把洛阳一地的状况前后对照,两两相形写来,抚今思昔,怵目惊心#65377;杨?f之于自序中云:“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65377;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65377;墙被蒿艾,巷罗荆棘#65377;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65377;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