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   提 要: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经常被学者看作研究东汉“处士”的基本史料。但是此传中又保留有所谓“节士”事迹,与“处士”并不完全相同。两汉之际的“节士”,指不与王莽政权合作的士人,而“处士”则指关心政治,却回避出仕的士人。从传记形成的角度看,范晔整理先前诸家《后汉书》的相关史料,有意建构起东汉“处士”远离政治的形象,并用合传的形式将东汉“节士”向“处士”演变的过程表现出来。范晔凭此说明东汉政权如何失去自己的支持者,并表达对东汉末政治的批评。此传也成为东汉王朝从兴盛转向中衰的一个侧影。   关键词:传记;节士;处士;范晔;《后汉书》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2.006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是研究东汉“处士”活动的基本史料。   日本学者增渊龙夫和川胜义雄立足于政治史的角度,探讨“处士”在东汉末的表现。增渊龙夫将此传中出现的徐?W、姜肱看作“具有逸民风范的人士”。川胜义雄则以为这些人和范晔《逸民列传》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人物不同,他说:“他们虽然关心政治,对政治有着自己的见识,但仍然断绝了出仕于当今的念头,也就是立志作一个处士。”因而可以将此传称为“处士传”。1   澳大利亚学者文青云、台湾学者王仁祥等,立足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探讨隐逸思想和逸民群体的形成与流变。文青云认为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中诸人,是“能够审时   度势、在仕与隐之间做出完美抉择的人们”。1王仁祥将东汉的隐逸者分为“先隐后仕”、“先仕后隐”和“终身不仕”三类。在最后一类中,王仁祥注意到《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中记载的人物已经不是常识中的山林隐逸,他们与《逸民列传》中的逸民因是否“识去就之概”而分成两类。这一观点已经试图从合传原则来探索传主之间的差异,惜其仍在“隐逸”的框架下进行探讨,无非是着意对隐逸者进行区分。2   这些研究往往较少辨析“处士”、“节士”以及“隐逸”诸多概念的差异,不能达到清晰地揭示汉末的政治图景的效果。3   既然范晔《后汉书》中专设《逸民列传》,又另设《周黄徐姜申屠列传》,两传即便存在联系,其中人物亦不应混为一谈。换言之,不能不考察本传中人物形象的形成过程,想当然地将其视作隐逸之流,更不能简单地将“处士传”等同于《逸民列传》。   由于范晔整合诸家《后汉书》而成己著,其书的史料来源班班可考,学界亦对《后汉书》的传记形成做了尝试性的工作。4那么,从《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的文本出发,思考范晔对先前诸家《后汉书》相关史料的利用与整合,分析此传中人物构成及历史形象,进而思考本传形成的原因和内在理路,是更为基础且可取的作法。   一、两汉“节士”与“处士”的联系与区别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序》中首先记载了太原闵仲叔和荀恁二人事迹。前者“世称节士”,后者“亦修清节”。5所谓“节士”,在两汉之际有着特定的含义,指的便是不与王莽政权合作的士人。   《汉书》和《后汉书》对“节士”多有记载。《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即可视作《汉书》中的“节士”合传。实际上,《东观汉记》中已经包含了“节士”的情况。如周泽,“少修高节,耿介特立”;逢萌,“少有大节,志意抗厉”,王莽居摄时“即解冠挂东门而去”。6范晔《后汉书》对不仕莽朝的士人的考语,往往不脱“节”字。如宣秉“少修高节”;胡刚“清高有志节”;王霸“少有清节”;楼望“操节清白”,蔡坚伯、蔡游君“并修清节”,等等。1   《史通?古今正史》载汉安帝时诏刘珍、李充诸人“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讫乎永初”。2所谓“儒林”、“外戚”,都是《史记》、《汉书》中固有的标目;“名臣”,更是两书收录人臣的基本原则;“节士”上升至与诸目并列,成为选择人物的一个标准,不得不说是对两汉之际“节士”风潮的反馈。   “处士”最初用以指代不为政府所利用的士人。3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4《史记》中战国秦汉“处士”本无学术派别和政治倾向的限定。如吕尚,“处士,隐海滨”;5王生,“善为黄老言,处士也”。6《滑稽列传》东方朔称:“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K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7吕尚、王生、许由、接舆、范蠡、毛公、薛公这些政治背景不同,学术主张各异的人物可并观,反映出战国至西汉中期,“处士”基本维持其本来含义。   西汉后期,有观点认为“处士”应为天子之辅弼。《汉书?李寻传》有“少微处士,为比为辅”。孟康曰:“少微四星在太微西,主处士儒学之官,为太微辅佐也。”8以天象应人事,实则反映了西汉儒学大盛,非儒生?y以入仕的现实。在汉代人的观念里,“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