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华《关於“曹墓”热议的述评》.docVIP

吴金华《关於“曹墓”热议的述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金华《关於“曹墓”热议的述评》

關於“曹操墓”熱議的述評 吴 金 华 自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二號墓爲“曹操墓”以來,關於曹操墓的熱議,引發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老話題。 新話題的核心是,新發現的“曹操墓”是否可信?質疑者不僅對該墓出土的實物提出多種疑問,還對墓主的鑒定提出了新見。就墓主而言,有人懷疑是夏侯惇,有人推測爲常林,有人考慮到冉閔,有人還提出了姚襄。就實物而言,有人說西高穴“曹操墓”的疑點之一,就是墓中還沒有發現“金縷玉衣”之類的過硬證據;有人說,“曹操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之所以可疑,是因爲曹操不是“格虎”英雄,“常所用”三字從來沒有人用過,等等。 老話題的核心是,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它是在靠近古鄴城一帶的“七十二疑冢”之內,還是在其他什麼地方,例如銅雀臺下,漳河底下,許昌城外,亳縣“曹氏孤堆”?等等。此外,早先出土于西高穴村的魯潛墓誌,作爲確認“曹操墓”位置的旁證,其物是否可信,其文如何解讀,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我認爲,上述熱議的出現,在客觀上對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有關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促進考古學研究的深入也不無積極意義。因此,在“曹操墓”的討論成爲跨年度熱點的今天,本文將熱議的內容擇要歸納成十來個議題並略加述評,希望能爲今後更高層次的研究做一點鋪墊。 ? 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質疑 西高穴二號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是河南考古專家確認該墓爲“曹操墓”的直接證據之一。然而,牌文所有語詞都受到一部分公眾不同程度的質疑。有人說,“魏武王”這種稱謂值得懷疑,因爲曹操生前沒有稱帝,那時還是漢獻帝在位,漢獻帝不可能那麼快就諡他爲“魏武王”;而且,史料中也沒出現過“魏武王”這樣的表述。有人說,“常所用”這樣的詞語,傳世文獻中也沒有見過。有人說,據文獻記載,曹操雖然曾經打獵射雉,但並不是“格虎”英雄,等等。總而言之,關於石牌的真偽問題,還值得考究。 經初步考究,我以爲該石牌作爲鎖定西高穴大墓墓主的關鍵性文物,可信度至少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石牌稱“魏武王”,合情合理。凡是史書中不云“追諡”而只用“諡”字的地方,往往指死者在下葬之前就被賜予諡號,例如《三國志·魏志·任城威王彰傳》載黃初四年事云:“朝京都,疾薨于邸,諡曰威;至葬,賜鑾輅龍旂虎賁百人,如漢東平王故事。”從“至葬”一語可以看出,曹丕諡曹彰爲“任城威王”的時間,必定在曹彰下葬之前。身爲魏王的曹操,死於漢獻帝所在的首都洛陽,葬于魏王國都鄴城的西陵,首尾歷28天之久;不難推斷,受曹黨控制的傀儡漢獻帝在賜諡“魏武王”這件大事上必然及時辦理,“武”的諡號不可能拖到葬事結束之後才趕緊追補。 需要附帶說明的是,所謂史料中未出現“魏武王”的說法,過於武斷。例如東晉孫盛《魏氏春秋》:“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徹。”常璩《華陽國志·劉先主志》:“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丕即位,改元延康。”再如梁沈約《宋書·五行志三》:“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禿鶖鳥集鄴宮文昌殿后池,眀年,魏武王薨。”又如唐人所修《晉書·律曆志上》:“魏武時,河南杜夔精識音韻,爲雅樂郎中,令鑄銅工柴玉鑄鐘……更相訴白於魏武王,魏武王取玉所鑄鐘雜錯更試,然後知夔為精,於是罪玉。”事實表明,以“魏武王”稱曹操,史料中不止一見。 (2)在傳世文獻中,“常所用”這個短語不是未見,而是常見。《三國志·吳志·周泰傳》注引西晉虞溥《江表傳》:“(孫)權把其臂……即敕以己常所用禦幘、青縑蓋賜之。《宋書·蕭思話傳》:“在青州常所用銅斗,覆在藥廚下,得二死雀。”此外,中古時代的漢譯佛經也屢見此語,限於篇幅,僅舉一例。例如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正法念處經》卷54《觀天品之三十三》:“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其中“常所用”換成今語,就是“平常所使用的”。這個短語以往僅見中古時代的史籍,這次又從“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等石牌上得到印證,可謂“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物”相得益彰的又一佳話。 (3)“格虎大戟”作爲防身利器,這個名稱的出現,不禁使人聯想到常見於漢魏文獻的“虎戟”很可能是它的縮略詞,就象《論語》中的“牛刀”是“宰牛之刀”的縮略詞一樣。以往有人把“虎戟”解讀爲虎賁所執之戟,這種說法雖然值得懷疑,但缺少質疑的科學根據;石牌的出現,爲這個小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有人把“格虎”二字割裂出來,把石文理解成“魏武王格虎”時所專用的“大戟”,並由此提出曹操是不是“格虎”英雄的疑問,恐怕還須先在語義的理解方面做一番討論。 (4)石牌上的“魏”字寫成“ ”,這種寫法跟宣傳曹魏必將代漢的“讖緯”相合。《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載李伏表魏王曰:“《易運期》又曰: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李伏引“鬼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