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中「小故事-大道理」的写作探索.docVIP

古典散文中「小故事-大道理」的写作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散文中「小故事,大道理」的寫作探索 文史科 董湘萍 一、前言 我們寫作文章之目的主要是敘事、抒情或說理。敘事之文著眼於事實傳神的表達,抒情之文重在抒發個人的感情,而說理之文則以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及見解,希望藉由主觀的議論,加上客觀的說明,說服讀者,產生共鳴,進而信從。為了使人信服,除了個人主觀的看法、想法外,非得提出客觀的據證據和理由不可,否則就不足為人所採信。現今許多文章中,常見的「小故事,大道理」,就是運用事例來引証講理。這種「藉事言理」的寫作方式,在古典散文中是屢見不鮮的。故擬由古典散文中「藉事言理」的探索,進窺古人議論說理文章之堂奧。 二、古典散文之定義 何謂古典散文?引述吳小林在《中國散文美學》中所論:「所謂中國古典散文的實際情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中國古代的文學觀念不十分明確,先秦兩漢時期,文史哲不分家,魏晉南北朝以後,文史哲開始分家,但文學觀念仍較模糊,少數純文學散文與大量帶有一定文學特性的散文、毫無文學特色的文章混雜在一起,都叫做『文』。如果把毫無文學特色的文章屏除在散文的範圍之外,而且將有一定文學特色的散文也排斥在散文之外,僅以純文學散文算作散文,那中國古典散文將顯得十分稀少單薄,這顯然是不符合中國古代散文史的真實情況。所以,應該把純文學的抒情、寫景、敘事散文和具有一定文學性的政治哲學之文、史傳文和應用文都包括在散文的範圍內,也就是說古代的遊記、寓言、小品、隨筆等是散文,像先秦諸子散文、歷史散文以及唐代韓愈、柳宗元具有一定文學特色的雜著、書啟、贈序、碑誌等也是散文。其次,散文不只指文學性的散體文,而且包括駢文和賦。駢文是散體文走向駢偶化的結果,富於文學性,當然屬於散文。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一種文體,除騷體賦外,大多賦作更接近於文,又具文學特色,所以也應該把它歸入散文。強調要考慮中國古代散文的實際情況,就是肯定純文學的散體文和具有一定文學性的散體文,以及駢文、賦都屬散文,使散文的定義不至失之於過窄。」 何謂藉事言理 「藉事言理」,顧名思義,即劉勰在《文心雕龍.事類》中,所謂「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由此可知「藉事言理」是藉由事例舉證,擴大說明層面,突顯主題,發揮題旨,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達到「以理說人」之目的。所以「藉事言理」的文章,就今日文章題材之分類,應歸屬於「論說文」。 四、事例內容探析 藉事言理的「理」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的觀點和看法,但純說理會較空洞,因此通常議論說明文章時會作許多引證,企盼藉助史事、時事、人物掌故、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寓言、真人軼事、他人的經驗、自身的體驗,或作者杜撰虛構的情節,利用推理將這些引證的材料和論題之間作結合,所以引證不僅僅作為論點的印證,甚而成為文章的結構和風格的重要手段。於此列出常見的論證內容如下: (一)史事證明:舉史事擇要敘述以資論證。 【例】歐陽修<朋黨論>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凱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凱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事例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說理 (二)時事證明:舉當代、近代事例以資佐證。   【例】司馬光《傳家集.訓儉示康》 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之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當代事例 又聞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室前僅容旋馬。……參政魯公 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當代事例 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侈則多欲……。故曰:「侈,惡之大也。」……說理 (三)自身體驗: 【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事例    於是予有嘆焉,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 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其予之所得也。……說理 (四)他人的經驗: 【例】方孝儒<指喻> 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掇刺狀,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