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 .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性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

PAGE \* MERGEFORMAT 2 探究性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 成果类别:教 学 论 文 作者姓名:魏 超 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地 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聂耳路九曲巷25号 邮 编:653100 联系电话探究性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魏 超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所以更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我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就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和策略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探究 学习 数学 教学 探究性学习就是从问题出发,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和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一、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1、“再创造”原则。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概念、法则,发现有关规律。 2、“立人”为本原则。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努力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 3、民主愉悦原则。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对学生首先应做到“真诚、接受、理解”,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每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感情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4、评价激励原则。教师能否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和赞赏,是检验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程度的试金石。 5、开放性原则。在探究性教学中,“开放性”并不是单指提供给学生开放性的问题,还包括教学结构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驾驭课堂的开放性。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里存在一个策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享受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励评价,延伸拓展,应用探究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策略是一般性的策略,对于小学各学科学习都适用。小学数学根据其学科特点,有其相应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1、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我们可以从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自身魅力两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 (1)数学史实的魅力。如我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从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开始,引发学生对与此相关的质数、合数的探究冲动。 (2)应用问题的前移。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让学生随口说出一些自然数,我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就知道其中一定有一个“特征”,于是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3)现实问题。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给每组一个圆柱体学具、一把剪刀、一些彩纸,要求给圆柱体穿花衣,并计算出所需纸的面积。现实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表面积求发的动机。 2、寻找学生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客观世界,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这些都可能是其他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础,予以丰富、扩展。例如:从课本的价格引入对小数意义的探究;通过制作长方体模型引入对长方体的特征的探究;等等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例。 3、抓住提问环节 只要问题情境创设得真实、科学,学生就会发现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些与教学目标大相径庭(称为非有效问题),有些很容易回答,有些则不然。但这些问题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教师要猪猪这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向教学目标的顺利过渡。如何实现这个过渡?我觉得应注意“两忌三明确”。 一忌漫无边际。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又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提高学习方法和效率。 二忌牵强附会。问题与问题之间既要体现各个知识点又要体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解答问题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体现学生已有的认知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的连续性和掌握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目的。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行回答,教师作出评价;有些问题尤其是非有效问题,教师应简洁的给出正确结论,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问题上。既要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