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西游记教学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文学.西游记教学讲义.ppt

摩利支天菩萨 八戒出场亮相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小传:天河水神,天蓬元帅 -福陵山云栈洞猪怪朱刚鬣liè(卵二姐,高翠兰)-猪悟能(猪八戒)-净坛使者 性格:贪财贪色贪吃贪睡;懒惰也勤快,愚笨又聪明 本色:凡心未泯 沙和尚 原型 1、沙漠中的大神 2、《诗话》中的深沙神 3、流沙河中的神 沙和尚出场亮相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 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 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 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 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 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小传:卷帘大将-流沙河妖怪-悟净-金身罗汉 性格:任劳任怨,沉默寡言 本色 :本本分分 明代文学 神魔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内容三大部分 1~7回,神猴出世,闹天宫,被压五行山; 8~12回,唐僧出世及取经缘起; 13~100回,经历种种磨难,终成正果。 二、《西游记》主题论 1、政治说 2、游戏说 3、哲理说 4、宗教说 5、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将哲理说、宗教说、游戏说融为一体。游戏形式、哲理寓意、心性中心。 “心性”寓言 第1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4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7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14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5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30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34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35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36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41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46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51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56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75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83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85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98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99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心猿意马”的寓言 孙悟空大闹天宫——放心——本我 被压于五行山下——定心——自我 西行取经成正果——修心——超我 紧箍咒,又名定心真言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那贼闻言,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一齐上前乱嚷道:“这和尚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 明人解读:“求放心”的寓言之书 最早为《西游记》作序的陈元之在《西游记序》: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所以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太初,即心无可称。此其以为道之成耳。 谢肇淛zhè《五杂俎》卷十五《事部》三: 《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求放心”的渊薮 《孟子·告子上》所云: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南宋发展为陆九渊的“心即理”,到明中叶则进一步完善为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求放心”。 王阳明《与王纯甫》:“在物为理,处物为义,在性为善,因所指而异其名,实皆吾之心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王阳明《传习录》: 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与终始。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便有许多病痛。 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取于义,便是王道之真。 “求放心”的三教合一色彩 明袁于令《西游记题词》则说: 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匮,探禅蕴于龙藏,乃始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