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_1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_10

PAGE 1 目 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2 一、工程概况…………………………………………………2 二、资金计划…………………………………………………7 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7 三、计划总工期270天……………………………………8 四、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8 第二章、编制依据……………………………………………9 一、施工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9 二、法律法规文件……………………………………………9 三、相关政策…………………………………………………10 四、相关规划…………………………………………………11 五、相关标准…………………………………………………11 六、其它资料…………………………………………………12 第三章、施工准备……………………………………………12 一、施工前期准备……………………………………………12 第四章、施工部署……………………………………………14 一、施工测量…………………………………………………14 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16 第六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20 第七章、现场文明施工管理…………………………………23 一、文明管理措施……………………………………………23 二、施工进度保证措施………………………………………24 三、降低成本措施……………………………………………26 四、环境保护措施……………………………………………28 第八章、附图表………………………………………………31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地带,距离重庆市区67公里。辖区南北长56.6km,东西距57.5km,地处东径′22″~′30″,北纬29043′00″~30012′30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长寿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气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1245.1小时。 2)水文、地质 长寿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由三山二槽组成,即由平行的苟家场、明月峡、铜锣峡三背斜以及在其之间分布的长垫、洪湖两向斜组成。出露地层受地质构造控制,背斜轴部以二迭系长兴组灰岩,三迭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灰岩为主,巴东组泥岩及须家河组块状砂岩多分布于背斜两翼;沙溪庙组以及遂宁组的泥、砂岩大部分分布于向斜之丘陵地带;第四纪冲积层分布于长江河谷和河流沿岸。 区内苟家场和明月峡背斜轴部的嘉陵江组灰岩,呈带状分布,而背斜两翼之雷口坡组和须家河组是相对的隔水层,当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构成背斜轴部时,呈现“一山三岭两槽”地貌,当嘉陵江组构成轴部时,呈现“一山两岭一槽”地貌。槽谷石灰岩中洼地,消水洞甚多,地下暗河比较发育。全区地下水出露点共有180处,年均出水总量为2400万m3。 3)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微地貌属于浅丘平坝地貌,总体地势起伏不大,区内最高点是石回村9组王家祠堂坡顶,海拔444.9m,最低点在石回村11组长岭岗坡脚,海拔265.6m。海拔在260~450m,一般相对高差为20~50m。南部高,北部低,山丘呈长岗状,间有馒头状小丘,浅丘内发育有“U”状小谷坝,山槽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 农业地貌区: 石回村总体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在30~50m,旱地多为坡地,水田多为冲田,耕地主要分布在6°~25°之间。 4)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和冲积土三大类。其中水稻土分布较少,主要是紫色土和第四系新冲积土。土层厚度为50~80cm。 水稻土主要包括紫色土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土属包括由自流井组页岩发育而成的暗紫色水稻土、沙溪庙组页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水稻土、遂宁组发育而成红棕紫色水稻土以及第四系新冲积发育形成的灰棕、紫色冲积性水稻土。土种名称分别为黄泥沙田、白膳泥田、黄泥田和潮沙、半沙田。黄泥沙田有机质含量1.60%,全氮1.117%,全磷0.065%,速效氮81.9mg/kg,有效磷9.9mg/kg,pH值6.8~7.2;白膳泥田有机质含量2.74%,全氮0.124%,全磷0.049%,速效氮177.40mg/kg,有效磷7.0mg/kg,pH值6.4~6.8;黄泥田有机质含量1.68%,全氮0.100%,全磷0.056%,速效氮80.80mg/kg,有效磷8.10mg/kg,pH值7.0~7.4,耕作层厚度多在50cm以上;潮沙、半沙田有机质含量1.96%,全氮0.085%,全磷0.209%,速效氮92.90mg/kg,有效磷11.10mg/kg,pH值6.6~7.0。 旱作土主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