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论[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论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 【摘 要】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李商隐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统治者对他不公正的待遇,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艺术 风格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府生活,“潦倒至死”。 正是由于他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的诗歌创作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复杂难言的情调,使晚唐诗坛里出现了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现存约600首。表达了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强烈愤慨和迫切希望国家中兴的愿望,如《有感》、《哭刘莾》等;有咏史诗,如《南朝》、《隋官》、《贾生》等;还有无题诗。诗歌风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如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暮春衰残的景象映衬出两个倾心相爱的人此时的难舍难分,诗人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欲说分别,却从相见之艰难写起。“相见”时难是诗人长久的匪徒和铭心的思念,惟其相见不易,才便见出分手时的万般留恋。但诗人并未完全绝望,在他内心的深处那种绵邈深挚的感情起了作用,使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冀憧憬,于是用“东风”一词过渡到了颔联,吟咏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和蜡炬为比,用谐音方法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像春蚕一样到死才能停止,像烛泪一样在燃尽之后,才能流干。这是一个爱情的盟誓,写得缠绵悱恻,凄凉伤感。作者在颈联中拟想对方也被真挚的爱情所缠绕、折磨,痛苦得从早到晚辗转反侧,并且相爱而不能厮守,年华流逝,云鬓渐改,对月空吟,寒冷悲凉。尾联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诗人对所爱之人劝慰,其实,这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慰呢?诗人请求可以通往仙山的神鸟云探看所爱之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希望与眷恋。全诗抒写了相爱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痛断肝肠的离别,至死不渝的忠贞,热烈执着的追求。意境优美,婉曲多情,体现了李诗的感情细腻深刻。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贾生》就很好地运用了寄托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是写汉文帝再召贾谊一事,前两句写文帝的“求贤访逐臣”和贾谊“才调更无伦”,是正面描写贾谊的才华和汉文帝的求贤。三四句却一反传统看法,寓议论于描写中,揭露了统治者表面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寄托了对当时现实中迷信神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而作者也有以贾谊自喻的意思。《艺苑雌黄》谓此诗“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二、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 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在作品中或隐或实,但却是无处不在。外界的变幻莫测以及诗人的不幸际遇,在他敏感的心灵世界激荡回旋,诗人无力于对外界的干涉,从而归依内心,玩味自己的万千思绪,捕捉自己的情感意绪,并使之流于笔端,作为一种情感排解的方式,一种独语精神的祭奠。他的诗也因此充满了深沉的悲剧色彩。如《晚晴》,在整体风格清新秀丽之中却见深沉凝重。“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句之中却含无限感慨,“幽”不仅衬出小草的微渺孤清,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顾影自怜,喟叹自己的生命如草介般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却又在时代社会的风雨摇曳中无法摆脱、难以自持。但无论是多么浩渺难期,小草终能守得天意的一份顾怜,而自己呢,世有难言却又无人能语。诗歌在浑融无迹中托寓了诗人身世之感,而“人间重晚晴”即体现了诗人对短暂美好事物的珍重,同时,那份孤寂中地执着,也传达出他对此深情地期待。这种对美好事物珍重的感情也体现在他对美好事物消逝衰减的哀挽感伤。一句“夕阳无限好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