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居住模式变迁看住宅中厨房设计
从居住模式的变迁看住宅中厨房的设计
摘要:从我国住宅内部空间发展演变的五个阶段入手,分析了随着人们居住模式的变迁和生活模式的变化,对厨房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变化,提出了在厨房设计中,应以时代特征为出发点,结合使用人群的实际状况进行设计,以满足住宅商品化条件下,住户对住宅厨房内部空间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
关键词:居住模式,餐厨空间,生命循环周期
Abstract : from the view of our residential interior space development in five stages of evolution, analysis of the people living with the pattern of changes and lifestyle changes, the use of requirement changes on the kitchen space,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n the kitche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sers to design, to meet the conditions of residential commercial, household demand for residential kitchen interior space humanization, personalized.
Keywords: living mode, kitchen space, life cycle
[F287.8]
1居住模式的演变
1.1住宅内部空间的演变
我国住宅发展的特殊曲折性,以国际标准分类为依据,我国住宅内部空间发展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生存型阶段、改良型阶段、温饱型阶段、小康型阶段和舒适型阶段。
1)生存型户型的内部空间特征:每户1室或带套间的2室,基本无法生理分室和性别分室;功能分区不清,卧室兼用餐、起居功能,甚至在有的平房中冬季卧室兼作厨房;厕所公用,楼房中多户合用厨房。
2)改良型户型的内部空间特征:以楼房的形式出现,与生存型相比,在户型模式上每户拥有单独使用的厨房、卫生间(部分合用厕所),已经避免了户与户之间过多的干扰。每户1室~2室,多数穿套;卧室兼用餐、起居功能。
3)温饱型户型的内部空间特征:每户1室~1.5室,走道扩大为小方厅,用餐在小方厅,起居会客多在卧室;独用厨房、卫生间。
4)小康型户型的内部空间特征:户型面积较温饱型稍有扩大;平面组织以起居室为中心,扩大起居厅面积,使每户有一个可供家庭团聚、用餐、会客的直接采光厅;布局合理,体现公私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的原则;厨房、卫生间面积适当加大,改善使用功能,合理配置厨房设备,冰箱入厨;合理分隔卫生间,减小便溺、洗浴、洗衣和洗面、化妆的相互干扰;增设门斗,方便更衣换鞋;展宽阳台,提供室外休息场所,合理设置室内外过渡空间。
5)舒适型户型的内部空间特征:每套住宅有明确的分户界限,独门独户,室内功能空间分化更细致、完善,房型的私密性更高,餐厅与客厅等起居空间更宽敞,区域相对独立,又有共享空间;设置备用空间可作客房、书房、工作室、游乐室、多功能室等用;独用厨房,另设家务室或服务阳台;卫生间梳妆、便器、浴盆、净身功能分别设置和组合。
1.2生活模式的演变
住宅作为人的主要居住生活空间,其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使用功能必须随着人们的生命循环周期、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的要求和改变。
住宅设计应首先从产品的使用者――人的居住生活模式和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原则出发。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随着结婚、生育、衰老、死亡的变化,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将直接影响居住需求,尤其是对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需求。家庭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不同主要是根据家庭中儿童的年龄情况不同而定的。儿童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很大程度影响家庭的居住空间布局和使用情况。
2 住宅中餐、厨空间的确立
2.1群体性空间
群体生活区域是以家庭公共需要为对象的综合活动场所,是一个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兼与亲友联络情感的日常聚会的空间。它不仅能适当调剂身心、陶冶性情,而且可以沟通情感,增进幸福。一方面,它成为家庭生活聚集的中心,在精神上反映着和谐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它是家庭和外界交际的场所,象征着合作和友善(见图1)。
(图一)
住宅内家庭的群体活动主要包括:团聚、会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