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DOC

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

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   潘懋元先生认为,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是体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较之一般教学过程不同的一个基本特点;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较之一般教学过程特殊的教学原则。笔者也认为,本科研究性教学(学习), 就是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如何将本科研究性教学再进一步而变为行动?变为实践机制?特别是如何在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所列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机制,形成模式?如此等等,一直是教改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当前研究性教学之理论通向实践的薄弱所在,也一直为笔者所苦思。长期以来,不仅是很多教育科学专业人员已经认识到,恐怕很多关心教育问题的人也都能感觉到,我国的教育改革缺乏的不是宏观的指导理念,而是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一些智慧的学者,凭借长于实践善于研究的长处,形成了实施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典型案例,有生命力的理论往往寓于实践土壤之中,而案例研究方法特别能针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高度关联的具体情景。所以,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机制层面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学习)问题,不失为探讨上述潘先生高等学校较之一般教学过程特殊的教学原则的理论通向实践,和探讨实施本科研究性教学机制的途径。   华中科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电子系)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改探索成效显著,其中以江建军教授为负责人的CCMS基地教学,是典型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案例。本文以其为案例,希望找到将本科研究性教学(学习)变为现实机制的一种可行方案。   一、CCMS基地教学简介   江建军的教改由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开始,发展到集成电路设计、固体电子学设计、虚拟仪器设计、虚拟仪器技术及LabVIEW编程等系列课程教学,以及将教学延伸到硕士生、博士生教学,以及相关的本科选修课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两课、特优生培养等的CCMS基地,形成了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科研统一共同体模式,且是在教学计划的体制内进行,因而特别有意义。   1.缘起与历史发展   2000年春,当时分管教学的电子系副主任邹雪城提议留学归来的江建军博士,突破炒菜法的材料设计模式,整合基础学科,利用计算机设计订做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走教学科研统一途径,将这一前沿领域开发成一门本科课程。   经过查阅资料,江建军拟定了课程内容,定名为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基础,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课程,从2000级首先开课,暂定32学时,在学校和系领导支持下,组建了计算材料科学与测量模拟中心(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Coordinate Measurement Simulation,以下简称CCMS),2003年其探索列为该校高等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冯向东教授主持的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比较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改重点项目资助之列,予以必要的制度供给,坚持不断探索在每届约320人左右本科生规模下,设计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项目,创设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式、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并依托CCMS基地,逐步延伸到研究生教学,以及相关教学,形成各类学生一体联动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江建军教授的科研也长足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教学改革亮点,本文也因此将其归纳为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科研统一共同体模式。   2.教学过程   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是CCMS基地主要本科教学任务。启发性的教学使学术之火常旺,在第一阶段24学时课堂讲授中实施精讲,注重启发式形象教学,特别是创设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打好进入项目研究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一阶段还有8学时的课程基础实验,打好动手基础。   在第二阶段32学时里,以任务驱动,用项目制展开,以最后的论坛达到高峰。项目多为来自教师们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纵向真实项目,以及工业界的横向真实项目。他摸索出每个项目小组6人左右为宜。每届发布81个项目(其中,部分是电子系其他教授们分解的国家课题子项,并由这些教授指导),意为九九八十一难,并在每届学生中更新80%以上的项目。难度较大的项目由团队学生自己决定是否选取,其他由抽签决定。江建军将学生们组织起来,由学生管理基地,江建军任CEO。2008年,电子系专拨1个人员编制用于CCMS基地的日常管理。   教师教会学生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理论和事实,而是头脑中的治学态度和思维风格。为此,江建军设计了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指导的MAKE原则,即控制进程(Milestone),指导团队宏观把握课程设计进程;团队协作(Ant-colony),团队协作是根本;鼓励创新(Kernel-innova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