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报告.pptxVIP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报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报告.pptx

探寻高等教育的前世今生--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历程 民国前高等教育状况 截止1909年,中国总共创办了3所大学(有学生749名),24所省立大学(学生4203人)和101所专业学院。在地区分布上,这些高校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黑龙江、新疆、贵州和广西等内陆省份只有一些小型的政法学院,连一所大学也没有。 1911年以前,只有少数教会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了大学标准。 第一个时期(1912-1927) 1.教育部陆续公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确定了大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合法地位。 2. 制定了新的学制,将大学教育列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确定了高等教育的分层体系。 1912《癸卯学制 》到1922 《壬子学制》 3.明确了大学的办学宗旨,“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彻底摒弃了封建教育的宗旨,引入了西方教育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 不得不说的人和事:蔡元培和北大 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1917年以前的北大 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进行过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数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继承了“老爷”式学堂的传统,加上受袁世凯搞帝制复古这种政治气候的影响,校内民主思想受到压抑,改革成效不显著,北大的封建沉疴未去,表现为校政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不少师生品行不检,为社会所菲薄等。 蔡元培与北大改革 1.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2.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改变学生的观念。 整顿教师队伍,延聘 积学热心的教员。 5.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 6.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第二个时期(1912-1927) 1.平衡院校设置,统制私立学校,为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统制,将教会大学纳入国家的教育行政体系之内,同时注意院校的地理布局。 2.调整院系结构,提倡实用科学。 3.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术研究,国民政府曾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高校学生入学资格。 4.改革行政制度,保障教育经费, 1929 年,教育部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将民初的三级聘用制(教授、助教授、讲师)变为四级制,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 第三个时期(1937-1949) 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后,随着沿海高校的大量内迁,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川、陕西、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高校数量迅速增加,使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从1937年开始到1944年,共进行过三次高校内迁。第一次是及至1938年内迁高校共56所,占我国当时现存高校总数97所的57.5%。第二次是1941年底至1942年上半年,内迁高校21所,占21.78%。第三次是1944年2月至12月豫湘桂大溃败时期,原迁在此的21所高校仓促再迁 。 不得不说的人和事:梅贻琦和西南联大 梅贻琦(1889-1962) 1931年—1948年任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西南联大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湖南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