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呐喊》自序复习课程.ppt
“从前的认识” ——铁屋子万难破毁,惊醒几个人无济于事。 “对方的观点” ——打破铁屋子,唤醒熟睡的人们 1、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的梦想共有三个好梦,请概括。 1、洋务救国梦 2、学医救国梦 3、文艺救国梦 2、三大梦想破灭使作者陷入了无边的寂寞中,如何理解作者这种寂寞呢? 爱国者报国无门的忧愁; 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 思想者穷天究地的反省。 寂寞——对黑暗统治的反抗;对麻木国民的当头棒喝 3、为什么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 《呐喊》 自序 (1922、12、03) 《呐喊》自序 作者:鲁迅 呐喊 呐喊 呐喊 呐喊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作品,不仅以新的概念,新的人物、题材、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而且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旧格局,冲刷着中国人的灵魂,显示出“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称之为“民族的脊梁”。 少年鲁迅 老年鲁迅 鲁迅在日本留学 照片资料 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 药 鲁迅、许广平和 儿子周海婴留影 作品集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鲁 迅 故 居 鲁迅生在二十世纪而死在二十一世纪。 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 《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 1918、04: 《狂人日记》 1919、03-04: 《孔乙己》、 《药》 1920、06-10: 《明天》《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1921、01-12: 《故乡》、《阿Q正传》 1922、06-10: 《端午节》《白光》 《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掌握下列词语: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其难堪,讥笑嘲讽。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 曲笔:写文章时故意离开话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不名一文:没有一文钱。名:占有。 不能已于言:不能不说话。是不说话心里就不安的意思。 基础积累 序言简介 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他人写的,多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也有把与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叫代序。 鲁迅在这篇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 由和本书的主题。 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就成了《呐喊》的来由。 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梦 大半忘却了 一部分不能忘却 《呐喊》的来由 阅读课文 到过哪些地方 产生过哪些想法 人生道路上有哪些重大的转折 鲁迅先生在创作《呐喊》之前: 救国救民 不能全忘的 一部分的“梦” 总起⑴ 绍兴侍父 看透世态 ⑵ 南京求学 想走异路 ⑶ 仙台学医 治病从军 ⑷ 惨遭打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