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城乡规划 2015116030 尹力
城市概况
城市区位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端,位于东经106°18′21″至108°03′14″,北纬33°34′50″至35°06′16″之间,处于陕、甘、宁省区交界地区。宝鸡东连陕西省杨凌、咸阳市和西安市,南接陕西省汉中市,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南北长约160.6公里,东西宽约156.6公里,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3574平方公里。
见图
行政区划
宝鸡市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等3区9县。
见图
城市人口
宝鸡市域总人口为375.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0.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宝鸡中心城区人口为85.9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62.71万人,占73.0%;户籍农业人口15.18万人,占17.7%;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8万人,占9.3%。
地形地貌
宝鸡市地形地貌复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秦岭褶皱带、鄂尔多斯台向斜和渭河地堑交接带。渭河以南属秦岭山地,渭河及其沿岸为渭河平原,渭河以北为黄土台塬。地形特征是南、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西窄东宽、向东逐渐敞开的渭河平原。全市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区面积146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5%;平原面积35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5%。
市区北临黄土台塬,南依秦岭山脉,西为群山所阻,东接宽阔的关中平原,分布在渭河两岸的高漫滩及一级阶地之上,东西长40多公里,南北宽3-5公里。
气候特征
宝鸡市地处大陆腹地,受季风环流和地形地势影响,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在我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影响,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年日照1860-2250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7.6-12.9摄氏度,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为零下0.8-4.7摄氏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摄氏度。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各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97.3-837.2毫米之间。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极端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72%,平均水面蒸发量800毫米左右,干旱指数为1.0-1.5,气候偏干旱
土地资源
宝鸡全市共有15个土类,34个土壤亚类,83个土属,286个土种。秦岭、关中地带以山地棕壤为主,秦岭低山地带北侧以褐土系列为主,南侧以棕壤系列为主。山地土壤有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及高山草甸土等。
宝鸡全市土地面积18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3643.4平方公里(5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1%,人均耕地面积为1.44亩
水资源
宝鸡市以秦岭山脊为界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及汉江,秦岭以北属黄河流域,分布有黄河一级支流渭河及其若干支流,以及泾河的部分支流,宝鸡市主要有冯家山、段家峡、王家崖、石头河、东风、白荻沟、信义沟等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为冯家山水库、段家峡水库、东风水库和白荻沟水库。
矿产资源
目前宝鸡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含亚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0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9种,经勘查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94处,其中大型矿床13处,中型矿床27处,小型矿床54处。在全国45种主要矿产中宝鸡探明有资源量的18种,占40%
历史沿革
宝鸡历史悠久,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我国城市兴起最早而又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宝鸡是秦前期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是秦始皇能够“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举统一全中国的前期奠基地。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