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方言特征词探究皖西南二次葬文化及根源
以方言特征词探究皖西南二次葬的文化及根源
摘 要:方言特征词具有系统性、排它性、稳定性等多重特征。丧葬类方言词能反映方言区的丧葬民俗,其讳言及社会性特征,使它相对稳定。皖西南地区通行二次葬,这种丧葬民俗有较强的区别性特征。这种有一
定区别性特征的葬俗可以用一批方言特征词来概括。皖西南二次葬的最大特点是“厝柩”葬,其根源和当地历史移民、儒家孝文化及客观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方言特征词;二次葬;厝柩;坟包;葬俗
中图分类号:H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5-0036-07
皖西南是指安庆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包括安庆市区及其所辖的各市县,即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八市县和迎江、大观、宜秀、开发区等四个区。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霍山、舒城及庐江县。
“安庆市通行江淮官话和赣语两种方言,安庆城内四个区、桐城市及枞阳县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1],“怀宁、太湖、望江、宿松、潜山和岳西六个县属于赣语方言区的怀岳片”[2]。
方言是某一区域内人们的交际工具,是民俗得以延续的载体;民俗是一定地区民众的风俗习惯,是方言表现的重要内容。独特的方言词,对于民俗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很强的聚集和凝结作用,“是了解民俗现象的活化石”[3]。
“二次葬”,指对尸体和遗骨进行两次以上处理程序,是比较特殊的葬俗。皖西南通行“二次葬”曾隶属安庆行署的贵池市和东至县之丧葬习俗和皖西南一样。,与其周边乃至大多数别的汉族地区葬俗明显不同,其丧葬类方言特征词有“方言岛”性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皖西南的丧葬类方言特征词来探究这个地区“二次葬”习俗的文化和根源。
一、皖西南丧葬类特征词的界定
李如龙认为:“方言特征词是一定地域的方言里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即在区内较为普遍通行,区外又比较少见的方言词”[4]。这个定义中,“有特征意义”和“普遍通行、区外少见”缺乏量化标准,方言特征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很模糊。但从这个界定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方言特征词的三个主要特征:
系统性 : 方言特征词不能理解为在一定区域里最具特殊性的少数几个词,必须是有一定批量的、系统性的,在本区方言中普遍存在的方言词。
排它性 :这些特征词在本方言区内大体一致,在方言区外则相对殊异。
稳定性 :“民俗与反映民俗的方言词的发展一般是平衡的、共存的、互动的。方言词随民俗的产生而产生,也随民俗的消亡而隐去”[2]68。所以,考察某地民俗文化的方言特征词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昙花一现。
葬俗类方言特征词是系统性存在着的,因为无论何种丧葬都会消耗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有一定的活动规则、程序和仪式;葬俗在民间代代相传,因口语忌讳而受外界影响较小,此类特征词会相对稳定。
因此,只需先列举皖西南丧葬类方言词的共性部分,再将它们与区外比较,找出排它性的部分,即为皖西南丧葬类方言特征词。
二、皖西南丧葬习俗及相关方言词文中的葬俗相关方言词是今年9月份本人到皖西南各市县调研小结(参考“方言调查词汇表”)。
从1956年起,新中国开始施行火葬制度,但广大农村仍沿用旧的丧葬习俗。皖西南农村通行“二次葬”,与诸多汉族地区的葬俗、葬法迥异。这种丧葬总体分为厝柩葬和坟葬两大步骤,有一套严谨、规范丧葬程式。
(一) 厝柩葬
厝本字记作“?”,当地人读为“蚕”音,记[tsho
~]。,《古汉语大词典》释之为“浅埋以待葬,或停柩待葬”,取“停柩待葬”意。厝柩葬包括准备后事、初丧、吊丧、发丧和厝五个主要程式:
1.准备后事。
盖(音割)寿材:年长者生前请木工为自己制作寿材。人健在时,棺材叫寿材,又叫长生。“盖寿材”是件喜事,会宴请宾客,亲友多登门道贺。亲人们看来,这样可给老人增寿。
绵:老者为自己的将来被入殓时裹尸用的白色绸绵,用来固定尸骨,以防散落。
上路钱:老人快断气时烧的纸钱,是由女婿购买的,共九刀。
下床草:老人断气后,由孝子从死者的床四角各取一把稻草,卷成草把,放在死者曾经穿过的内衣里,在大门口跪下,烧成灰。烧“下床草”的时候,晚辈要磕头、燃放鞭炮。
2.初丧。
送终:老人断气前,子孙们为他沐浴更衣,要一刻不离地守候在床榻周围,送其终老,以报答其养育之恩。
五领三腰:老人弥留之际,有专人替亡人穿上寿衣、寿鞋、寿袜,戴上寿帽。寿衣的件数有讲究,不论男女,一律是上衣五件、裤子三条。
摊尸板:亡人停尸期间躺的长木板,其面部要盖上黄钱纸。
倒头饭:摊尸板的背后、灵位的前面有亲属供奉的三碗米饭,中间碗放有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