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积极心态1演示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拥有积极心态1演示教学.ppt

建立自信心 我是最棒的 我是最优秀的 我是成功者 自我暗示 拥有积极心态 《职员素质提升训练》 CHINA CHINA 2007爱氏内训教材(心态组) 2007\08\20 心态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呢 九个人过桥的试验 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顺利过桥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 ——吓了一跳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 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 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 一.态度与能力 企业喜欢的人才是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人。他们能力强,态度也好。 态度与能力 人材 态度不错,就是干不了事。将就用吧! 人财 态度好,又有能力。真是公司的财源呀! 人裁 没有能力,态度又差。裁掉算了! 人才 能力挺强,就是态度太差。真是难用呀! 态度 能力 知识 技能 态度 是什么? 怎么干? 愿意干 态度与能力 知识、技巧、态度是影响工作进行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态度尤其扮演着带动的角色。 知识+技巧=能力 故事:把信带给加西亚 100多年前,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 成功是因为: 态度 技能 其它 13% 7% 80% 讨论:成功是因为什么? 温州式的郑秀康 康奈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 :企业初创期、发展壮大期、技术升级期、国际接轨期 企业初创期-潮涌瓯越,白手起家 (1980-1988) 1979年,温州商品经济大潮初起,手工制鞋等行业成为热门。 当时30多岁的郑秀康在温州通用机器厂当车间主任,虽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多年来一家人却生计艰难:妻子体弱下岗,儿女年岁尚小,住房狭小还是租来的,一切费用靠他每月50余元工资支付,常常入不敷出。 一番思量后,郑秀康决定白天上班,晚上学做皮鞋,卖后以贴补家用。勤奋好学的他花45天掌握了一般人需要3年才能学会的全套制鞋技术。    搞机械出身的郑秀康,标准化生产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他甚至自制标准化部件进行制鞋。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做出来的鞋又快又好,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居然比一些师傅做的卖得还高。   这期间,郑秀康曾向企业申请听薪留职,但未获批准,原因是任命他为副厂长的文件快要下来了。   不过,怀着脱贫之梦的郑秀康,终究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1980年,他毅然离开为之奋斗20年的企业,注册了“红象皮鞋作坊”。   温州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只需一笔不大的资金就能运作。但就是这笔资金,让郑秀康卖了家里的缝纫机、自行车、不穿的衣服、手表等,也没凑齐。   他生平第一次开口,向邻居婆婆借了500元。邻居婆婆的女儿怕他亏本还不上钱,就和妈妈吵了起来。邻居婆婆对女儿说,她从小看着秀康长大,知道他的为人,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    听着母女俩的对话,郑秀康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   1985年,工商局允许个体户办厂,郑秀康注册了鸿盛皮鞋皮件厂,并在当年注册了“鸿盛”商标,其时企业已有50余名员工,达到当时温州民营鞋企中等规模。   1989年,为摆脱“火烧温州鞋”后、温州鞋只有借牌生产才能销售的尴尬,郑秀康先后到青岛、上海的国有鞋厂,广东的台资鞋厂等处考察,而后又飘洋过海到了世界制鞋王国-意大利。   郑秀康立时被意大利现代化的制鞋技术和工业化的鞋类生产所震撼。相比之下的中国,有着悠久制鞋历史的温州,仿佛还在远古时代缓慢行走,即便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上海,鞋业机械化水平也非常落后。   在意大利,郑秀康看到了温州鞋的差距,也看到了温州鞋改造升级、加速发展的希望。带着一种近乎冲动的强烈使命感,郑秀康踏上了回国之路。 发展壮大期 -品牌兴企,逆势凌宵 (1989-1995)  1989年,为重振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