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地发展与演变.docVIP

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地发展与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地发展与演变

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演变 吕卓民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期 ??? [提要]明清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随着区域农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最终得以取代畜牧业生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 [作者简介]吕卓民(1953—),男,陕西长安人,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与研究。 西北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除关中地区自古农业发达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皆为农牧兼营或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区域,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北地区经营力度的强化,在西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的力度也得以不断加大,从而一直不断地改变着西北地区所固有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秦汉如斯,隋唐亦然,宋元也各有所作为。及至明清,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及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此期,由于区域内农业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也明显加快。随着区域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域也随之不断拓展。这一过程,彻底改变了上中古以来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中畜牧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比重,区域农业生产已明显跃居主导地位。 一? 明代西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演变 秦汉以迄宋元各代在西北地区从事的农业开发活动,成就或有大小,过程亦多反复,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西北地区固有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同时也为明代在西北地区持续进行农业开发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又经过有明一代的持续开发,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至此终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明代是一个十分强调重农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把“农桑,衣食之本”①作为治国之急务,并告诫其后继子孙务必遵行。故有明一代,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还是颇著成就的。明代的西北地区,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明王朝在沿边一线设有设置州县,而是设置了陕西行都司、宁夏卫、榆林卫等一系列军政机构,用以统率军队和御边守土,同时兼理民政。于是在西北形成了范围广大的军事区域。在这片军事区域范围内,无论军民,都编人军事系统,进行屯田。其屯田所获,既可满足数十万驻防边军自养之需,也使内地远输供边的艰难得以缓解。由于明代在西北地区基本上是传统农业与屯垦农业并举并重,故此一时期区域内的传统农业与屯垦农业都颇为发达,从而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重要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太祖实录》卷77,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卷175,洪武十八年九月戊子。 ??? 传统农业方面,在明代劝课农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重农措施鼓励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土地垦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编订全国赋役黄册时,核定西北地区的官民田面积为315251顷75亩①。到了明后期的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新统计的官民田面积就增加到503579顷72亩②。比洪武年问多出188300余顷,其增额是相当大的。区域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向农业发达的关中地区,在继承和整修了前朝遗留下来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外,小型水利工程得以较为普遍的推广与利用。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向无水利或水利建设基础极其薄弱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诸如位于陇东黄土高原的平凉府,兴修利民渠,上引泾水,下分62道支渠,溉田3000余顷。陇中黄土高原的临洮府,狄道县境内的多条河流溪水被引用灌田,多则数百顷,少则数十亩;河州、金县(今甘肃榆中)亦然。巩昌府渭河流域的陇西、伏羌(今甘肃甘谷)、宁远诸县,皆引渭水灌溉;漳县引漳水,通渭县引甜水河,秦安县引葫芦河、海子川水等,均不同程度地兴修了一些水利灌溉工程。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府,郧州人民引吉子湾水溉田,绥德州人民引流灌溉自龙泉水,米脂县因流金河作流金堰,溉田所获甚丰。等等。水利灌溉的普遍兴修,充分反映了区域农业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根据《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的西北地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区域。当时全国夏秋粮额分别为4712900石,陕西是西北惟一的省级政区,承担的夏秋粮额分别为676986石和1236178石,各占全国总额的14.36%和5%③。按其时全国共有14个一级地方政区计算,平均分配额应各是7%。而西北唯一的省级政区——陕西省所完纳的粮额,秋粮虽不及全国各省的平均数,而夏粮则是全国各省平均数的2倍,可以看出,当时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还是不低的。而在明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西北地区仍有这样的成就,是颇值得称道的。 在屯垦农业方面,西北是明代的主要屯垦区,屯垦农业的发展也成绩显著。有明一代,陕西行都司、宁夏卫、榆林卫等军事管理区的军民。在西北沿边一带开发和经营了大面积农田。尤其是河西、宁夏两大屯垦区,不仅屯田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