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伤仲永复习指南.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学科: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2 年 3 月 2 日 8:0010:00 姓名 年级 初一 性别 课题:《伤仲永》复习 总课时___第__课 教学 目标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综合提高 《伤仲永》的综合复习与提高。 难点 重点 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检测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 2、文本分析 3、关于学习的名言 4、中考链接 基础知识 天才的悲剧 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是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表明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摧残的谴责。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 学生读一遍,正音正字。 隶( ) 谒( ) 邑( ) 称( ) 泯( ) 矣( ) 焉( ) 扳( ) 7.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注意下面实词的意思 伤仲永 伤: 哀伤、叹惜 世隶耕 隶: 属于 养父母 养:赡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 立刻完成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乡: 全乡 或以钱币乞之 或: 有的人 邑人奇之 邑人:同县的人 从先还家 从: 跟从 前时之闻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众人矣 泯然: 完全 卒之为众人 卒: 最终 众:普通 如此之贤也 贤: (有)才能 且为众人 且: 尚且 固众人 固: 本来 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 即书诗四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文言句式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文本分析 1.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 第三阶段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2.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 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