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郎德上寨旅游景点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凯里郎德上寨旅游景点介绍

凯里郎德上寨旅游景点介绍   在很多介绍苗族风情的宣传册上往往能看到一个用卵石排列得很好看的芦笙场,图案模仿古代铜鼓上的十二道太阳光芒砌成,两头还有用石料铺的两匹飞奔的骏马,那就是在郎德上寨拍的。   郎德上寨是贵州省命名的民族文物村,也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出生地,当年打仗用的刀枪箭戟自是遗留了不少。那时清兵整整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大怒之下把寨子烧光,人口几乎被杀绝,侥幸有15人逃至深山野林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15人组成了4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至今全寨已经有118户,500多人。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偶尔还能听到两嗓子苗民的歌声。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 “长裙苗”。寨前有一条小河逶迤如龙蛇,小水车三三两两,南面有松杉茂密的“护寨林”,山上有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筑起的碉堡、战壕;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上,过桥后还能看到杨大六练兵场。还有南、中、北三个不大的寨门,上书“郎德上寨”几个字。寨中芦笙堂后就是“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用过的刀、叉、头盔、铁炮等物品。 景点信息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丹江区报德乡   门票:没有门票   交通:   1、在凯里汽车站乘坐直达郎德的班车,车票8元;   2、雷山县公共汽车站乘坐直达郎德的班车,车票5元,半小时一班;   3、从凯里汽车站坐开往雷山方向的车(直接上车后买票),在朗德下车,车费12元,30分钟一班,40分钟车程;   3、从凯里市租车前往,来回车费约100元。   住宿:寨子里已开发了不少农家乐,苗族木楼,多人间10元/床。 旅游小贴士   1、如果碰上旅行团还能沾点光免费观看苗族风情表演,包括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节目,表演费用大约是400元/场。当地人已经有点商品意识了,会拉着你买自家的手工织品,价格也不贵,可以考虑。可在寨中居民家吃饭,如果是一两位游客吃家常便饭,往往会让你自己看着给。人多可以定价单独做。   2、在寨民家吃饭,好客的寨民会力劝客人喝酒,如果不怎么会喝的最好一开始就坚决拒绝。   3、寨子里有苗族英雄杨大六故居,芦笙堂边有民俗陈列室。无论多少人,参观一次都是20元。   4、购物 每一个苗寨都会有专门制作苗族银饰品的银匠,郎德也不例外,精美的工艺,耀眼的白光,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格,相信你会在银匠家里找到自己最爱的首饰。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一、景区概况   朗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位于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苗岭腹地,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因此正规一点的叫法应该是“朗德上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等节目,表演一场的费用大约是400元。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朗德上寨和“芦笙之乡”岔河南猛。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寨子对面有养流坡,坡腰有8亩许平地和一长150米的赛马跑道。每年农历三月马日,雷山、凯里、麻江、丹寨四县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举行爬坡活动,对歌,赛马,盛极时达万余人。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寨上,吊脚木楼,鳞次节比,错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   游客进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如此一路想满饮进寨者,非“海量”莫能。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他说一声“兜社莫”(苗语“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欢迎仪式还有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在这之后,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