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版医学综合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医学综合主要以教材为主,知识点配合教材看 生理学知识点 1、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2、通路及功能:A迂回通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   B直捷通路——促进静脉血回流,使一部分血液迅速经此通路流入静脉,以保证一定的静脉回心血量;   C动静脉通路——参与体温调节;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3、心脏的神经支配: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4、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和输血管神经。 5、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6、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调配各器官的血流量,使心血管活动能与机体各种功能状态相适应。 7、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 8、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9、呼吸的过程: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0、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吸运动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1、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A使肺和小气道保持扩张状态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12、通气的阻力:A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位力和肺泡表面张力,占总阻力的70%;B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占总阻力的30%。 13、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5、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16、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7、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18、血浆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 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   B胶体渗透压 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19、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20、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20、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女:110~150g/l。 21、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2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23、产生原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24、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25、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 26、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 27、白细胞的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28、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焦,释放。 29、功能: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 30、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31、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32、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 33、凝血阶段: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4、途径:A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B外源生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主要抗凝物质:   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③肝素;   ④蛋白C系统。 3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36、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37、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3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A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B心率的影响。 39、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40、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节律。 41、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42、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43、为什么会出现房室延搁:由于房室交界处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缝隙连接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 44、血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