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

PAGE PAGE 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这部分内容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成章,目的是使高中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本章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区域国情知识角度突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帮助高中生了解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和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以渗透国情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区域为背景,在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常见的五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阐述,既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又突出了区域差异,立足于使高中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增强高中生的防灾意识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突出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变异系统。本章从地理理论思维和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反映灾害科学的内容。教材中贯穿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主线,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但着重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各种灾害的影响。如:“中国的水文灾害”一节介绍了洪水灾害的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及灾情,重点针对1998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比1954年大得多,但人员伤亡、大堤决口的数量和淹没范围都小得多这一现象,对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进行对比,以揭示人类活动参与的结果。即一方面说明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抗洪抢险。另一方面说明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围湖造田建垸等人类行为也是成灾的原因之一。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治起到的正负作用以及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注重高中生的地理基础和认知规律,引用案例教学和各种图件辅助教学 中国的自然灾害区域分布广泛,成因复杂,整个自然灾害系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时空差异。长篇幅的文字叙述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模式将使原本复杂抽象的自然灾害内容愈加枯燥难懂。高中学生曾经在初一学习过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高一阶段又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本章教学从学生的地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案例选择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突出典型性、知名性和说明性,不仅对课文相关内容起到诠释、证实、应用等作用,案例教学实际上重视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有的放矢地分析探究问题,注重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本章的另一特点是运用各种专题地图、遥感图像、实景照片、简化框图等多种图件辅助教学。上述这些科学直观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基于地图分析成灾分布、灾情和特点,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受灾地区和灾民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信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强化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 本章首先概括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征,然后对不同的灾害种类分节阐述,全章共分为五节,重点分析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特点和成灾特点,强调区域成灾差异,突出了灾害多发区的成灾原因和灾情,论述了灾害链之间的联系(图1)。 图1? 中国的自然灾害知识结构示意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说明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教学重点 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②我国农业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形成因素。 ③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6个自然灾害带。 ④列表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