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杨1付广华2清末广西民族关系发展论.docVIP

廖杨1付广华2清末广西民族关系发展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稿日期:2007202201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西部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03J ZDH015 - 6) 和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民族关系与族群关系的关联研究》(桂教科研[2005 ]64 号)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廖杨(19722) ,广西金秀人,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付广华(19802) ,河南永城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4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关系、生态人类学等研究。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7 年第3 期(总第98 期) 民族历史 廖 杨1 , 付广华2清末广西民族关系发展论 (1. 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兰州730020 ; 2.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桂林541001) 摘  要:清末广西的民族关系超越了国内的范围,不仅突出了政治领域内各民族的互相协作,共同反抗 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也在心理上使各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得到升华,实现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清末;广西;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922 (2007) 0320132205 清末时期,由于发生了激烈的社会变革,加之清政府对民族地区统治策略的局部调整,使得广西的各族关系在此期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清末广西的民族关系已经跨越了国内的范围,不仅突出了政治领域内各民族的互相协作,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也在心理上使各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认同的高度。前人已经就此做出了初步研究[ 1 ] ,笔者不揣浅陋,希望能够就此略陈管见,借以引玉抛砖,恳请方家教正。   一、各民族共同反侵略反封建 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矛盾逐渐发生转型,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早在19 世纪50 年代,由于法国传教士马赖非法进入西林县境传教,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到了中法战争前后,广西成了对阵法国侵略的前沿阵地。这时法国侵略势力大大增强,宗教势力也 加强了对广西的渗透,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洋教运动的高潮。如,在上思地方,汉、瑶、壮各族人民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发起了反对传教士意图帮助法国侵略的斗争[2 ]853 - 856 。在贵县,为了抗法,知县焦肇骏奉命招募壮丁,任命李亚英管理。李亚英集合数百人群趋桥墟三板桥捣毁天主堂,并绑走司铎等[ 3 ]314 。在反对法国侵略的中法战争中,汉、壮、瑶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英勇杀敌。在整个中法战争的参与部队中,冯子材的“萃军”、徐延旭和苏元春的桂军、唐景崧的景军、刘永福的黑旗军,都是由汉、壮、瑶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他们互相协作,联合抗敌,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在整个清末时期,广西的汉、壮、瑶、 苗等各族人民在反对外国直接或间接的侵略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盟会成立以后,又领导广西汉、壮、瑶各族人民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起义。比如, 发生在1907 年的钦廉起义,就是在三那地区爆发抗捐斗争的前提下开展的,由于清政府对抗捐斗争实行了十分残酷的镇压,“以致革命党更易煽诱,并以仇官为名,遂有七月廿六防城戕官之变”[4 ]17 。·132 ·反侵略反封建是清末广西各族所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他们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团结起来共同抗争,这也是清末广西民族关系的重大变动。已有学者指出,我国近代民族关系出现的反对外来侵略“, 突出地反映了民族关系凝聚力的牢固性,从而使中国各民族人民以一个整体民族的姿态投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因此,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致性,构成了近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5 ]787 。   二、各民族普遍杂居 明清时期,广西的东部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壮侗语族人民。鸦片战争的战败使得广东、福建的人民大量涌入广西,民族联系空前加强。同时,由于清政府在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汉族民众尤其是客家人大量迁入桂西地区。于是广西东西部的族群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进程在清末迅速加快,使得各民族的杂居现象更加普遍。 广西东北部的桂林、平乐、浔州、梧州等府,汉 族渐成多数,壮、瑶等少数民族逐渐减少,仅存于 偏僻的山地丘陵间。如,平乐县明代时“, 凡六里, 民村一百二十五,瑶村七十一,壮村一百零四,统 安之,村凡三百”。至清末光绪年间,“生齿日繁, 其民村之星罗棋布于六里间,周围且密。即诸夷 种类,亦多渐染华风,大变其夫昌舌鸮音之陋将, 旧所谓瑶村、僮村者,今无几焉”[6 ]16 - 17 。可见,经 200 多间的发展,到清末,汉族逐渐向少数民族地 区渗透,大部分瑶、壮族已经为汉族所同化。而在 桂林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