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与《斋》文字民俗学涵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栉”与“斋”的文字民俗学涵义 郑巨欣 陆越 摘 要 本文采用文字学的方法诘究“栉”与“斋”二字的民俗学涵义,探讨斋戒礼俗的由来及其原始意义,揭示传统仪礼所维持的日常器用与建筑营造间的联系。在此前提下,分析比较了中国“有齐季女”与日本“斋王”之间的渊源关系。最后结合明清北京天坛斋宫祭典,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提出批评,倡导遵从礼乐文化之德行观。 前 言 民俗的题材,大可关乎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小则及至尘埃沙竹之末梢。但在宏大与细微之间,往往呈现着物事际会的联系。所以,即使像栉这类习常日用之物,也能参显天地四方,往古来今,并在有形无形地还原为民众习得的品格,积淀为文化及其创造的成果。 历史总是以不同的形式依托于人类的创造成果及其事象而被承传延续。在中国的文字里,因其蕴含有包括民俗事象在内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所以历代研习者不断,遂形成为一门学科,叫“汉字学”或“文字学” 关于文字学,可参阅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现主要流行在汉字文化圈内。在中国,完整体系的汉字源头是商周甲骨文字,随后从籀、篆、隶继续演变为今天通行的楷书,几千年来适应时代需要,绵延发展,一脉相承。但是,在汉字的发生、发展以及汉字的整理、研究过程中,蕴含在汉字里的文化信息多数被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地得到丰富,但也有不少发生了变异、丢失、曲解,有些则至今无法解读。“栉”与“斋”二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行观, 关于文字学,可参阅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 本文将逐一解字说文,并借据民俗史料的分析比较,阐明“栉”与“斋”二字所涵盖的中国礼乐文化精神及其价值取向。 斋的文字学诘究 斋,这个字出现较晚,《康熙字典》 本文参阅的《康熙字典》,皆依据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中列为新增字,并援引《篇海》曰:“同齋。”《篇海》,字书名,金韩孝彦撰,尽收殊体僻字,虽然舛谬甚多,但收录的“斋”字一直沿用至今。今见《辞海》 本文参阅的《辞海》,皆依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1979年版缩印本。释义:“齋,斋的繁体字。”由此说明,“ 本文参阅的《康熙字典》,皆依据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 本文参阅的《辞海》,皆依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1979年版缩印本。 齋,《康熙字典》按《说文》曰:“示齊为齋,示,明也,祗也。齊者,万物之洁齊也。”此解在《康熙字典》中虽未引用书证,却是对《说文》中关于齋字的较好诠释,所以值得进一步思忖,如:“示”为什么解释为明、祗;“齊”为什么解释作万物之洁齐。 示,明也,祗也。出自《说文》 本文参阅的《说文》,皆依据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说文解字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古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在此,许慎将“示”的字义说成“天垂象”、“所以示人也”的动词示,可见受到了周人崇天意识的影响,所以,这里的“示”,指的是神示,人们因神示而明,即神明,祗是延伸开去的意思,表示恭敬。但是不难发现,许慎关于神示说的解释只是指明了示的动作过程和目的,却没有解释“示”字的字名,可能忽视了音以载义的造字因素。之所以如此,道理在于许慎解字多依据小篆,小篆的基础是金文,而金文中没有示的单体字,有示的皆为偏旁,如果只据字形,便容易产生偏见。但自从甲骨文被解读出来以后,示字的原始形开始逐渐明朗。甲骨文表明,最初的示字,其基本形是一横一竖的(四期甲742)形 本文涉及甲骨文字,主要征引自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没有从二,三垂。示字一读qi,与庪、祈、跂、歧音同,又读shi,与读zhi的支、枝,及横首枝的忮,放置的置音同。原来,商人居桑林时,以为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故视扶桑为神木,所以商人祭山实为祭林。籍此,商人祭祀时无不将祖先的灵牌庪悬在“中央之木”,即扶桑神木的横首枝上,祭物也庪悬于横首枝。当商的历史发展到旅商游牧时代以后,因其逐水草而居及迁徙不定的生活,致使商人将原先那根植于地的神树祭神架演化作形的象征符号,即示字,是为记录相应的意义或语言。其上一横,是像神木或庪或悬的横首木,其下一竖则像是神木的树干。甲骨文中,形字之上或其左右或有点划的,皆为增饰符号,如(一期后上28·11)、(三期佚114) 对示上面的一点和左右的各一点,学界有不同看法。如于省吾先生认为,上面的一点和左右的各一点是血滴的形状。根据古礼,在祖先牌位初制成之时,要对它进行血祭,使之拥有灵性,以庇护后人;董仲宾、馆宗颐先生认为示与奠义同,即祭祀时置放祭祀物为示;郭沫若先生认为示是男性生殖器。详见《文字考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89页。 本文参阅的《说文》,皆依据1981年上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