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与中华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 革命、立宪与新政 (一)??? 清廷新政之实施 (二)?? 立宪运动的兴起及其与清廷的矛盾 (三)???革命力量的聚集和武装斗争的开展 1、? 重开改革 清王朝的自救:“预约变法”(1901年1月) “江楚会奏三疏”: 第一疏:育才兴学; 第二疏:论致治、致富、致强之道;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慈禧太后 袁世凯 2、? 新政的主要方面 (1) 军制改革:编练新军 (2)政治体质改革: 前期:整顿吏制,合并机构 后期:预备宪政:资政院(1907)、谘议局(1909) (3) 法制改革:新刑律、新法律体系 (4) 奖励实业:商部、商法 (5) 教育改革:废科举(1904止)、学部的创立、新学制、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3、? 新政的意义 第一、 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框架。 第二、 自救运动:洋务思想与维新措施 第三、 自掘坟墓: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 立宪运动的兴起及其与清廷的矛盾 (一)??? 日俄战争(1904-1905) 立宪团体:国民宪政会(1906)、宪政公会(1907) 载沣集团的上台与改革的反动 国会请愿运动: 第一次:1910年1月; 第二次:1910年6月; 第三次:1910年10月。 国会请愿 (三)??? 革命力量的聚集和武装斗争的开展 (1)??? 1903年:革命风潮 (2)??? 1905年:革命力量的联合——中国同盟会 (3)???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 (4)武装起义:1906-1911年: 萍浏醴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廉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皖浙起义 安庆马炮营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 黄花岗起义 参考文献 1、预约变法上谕,《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15页。 2、?梁启超:《立宪法议》,《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8-155页。 3、《国会代表请愿书》,《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3卷,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第592-595页。 4、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88-289页。 参考论著 1、蒋永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中华民国建国史·革命开国》,台北,国立编译馆,1985年,第125-206页。 2、卿斯美:〈辛亥革命前夕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兼论清末预备立宪的失败〉,《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55-594页。 3、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89年。 4、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 5、张朋圆:《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 二、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一) 革命骤起与清廷覆亡 (二)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 (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四)革命之得失——革命中断了新政? (一)??? 革命骤起与清廷覆亡 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铁路国有政策——保路运动——四川与湖北——武昌起义——会攻南京——南北议和——清帝退位 保路运动中之成都血案 武昌起义 各省独立 选举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宣言 (二)???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论:中国大陆(章开沅) 全民革命论:台湾(张玉法) 士绅或精英运动论:海外 知识分子革命论:香港(王德昭)、大陆(杨天石、郭世佑) 分歧的关键: 1、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的基本估计 2、认识的方法问题(共性与个性) 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定都北京 (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1、? 政治: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政党政治 (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2、? 教育: 教育宗旨: 学制:初小4年(义务教育)、 高小3年、 中学(师范、甲种实业学校)4年, 大学预科3年、本科3年,高等师范预科1年,本科3年。 (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3、? 风俗: 改元、改历、新节庆 断发、放足、易服 称谓、礼仪 女权兴起 (四) 革命之得失——革命中断了新政? 对新政的积极意义的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负面意义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