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磁场起源假——哈密瓜模型.pptVIP

我的地磁场起源假——哈密瓜模型.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地磁场起源假——哈密瓜模型

我的地磁场起源假设 ——哈密瓜模型 (P 陶 亮) 地磁场的特点: 它是一个弱场,平均磁感强度B约0.5 × 10 –4 T. 短时期内(对于地球历史)相对基本稳定,就地球漫长历史来看B不断在变化。 磁极与地理极接近,但存在偏角。磁极在地理极附近有移动现象。 地球历史上次基层多次逆转,且两者的持续总时间近似相当。(取5.8百万年至今统计,正反向时间比约为2.75: 3.05) 地磁场的组成 地磁场是由外源磁场和内源磁场共同组成的。 其中外源 磁场由太阳磁场、宇宙射线等外部因素影响产生。 内源磁场由地球本身产生。 外源磁场在地磁场中占的比例极小。因此在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就认为内源磁场就是地磁场。 宏观环电流I0 地表有基本均匀的磁感强度B。 利用磁场的环路定理沿左图中红线作积分就得到了一个宏观环电流I0(左图虚线)。 ∮H · dl = ∑I0 这个宏观环电流是虚拟想象的,至于它究竟以何种形式出现将在后面讨论。 对I0大小的估算: 已知:空气 u=1,设地球内部平均相对磁导率为u’,有: ∑I0=∮ H · dl =∮B0/u0· dl1+∮B0/u’u · dl2 右边第二项不易求,但必为正值。即使只对右边第一项积分,有: I’ = ∮B0/u0· dl1 = B0/u0 ×∏R地=8 ×108 A 而显然:I0>I’ 寻找独立分离的电荷 猜测: 1.在地表存在同种电荷。 即使让这些电荷全分布于赤道,电荷运动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由I‘计算需6.9×1013 Q的电量。而地球是近中性的,总电荷在105Q量级。该设想不成立。 2.让地球的正负电荷沿地球半径分离。 分离的动力无法得到,设想也不成立。 到地球内部深处去寻找形成宏观环电流所需的电荷 在接近地心处,温度达到4000℃以上,压强最高接近367atm。在那里物质是以等离子态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大量的、足够多的未被束缚在一起的正、负电荷。 高温高压下,等离子态物质实际上更类似一种极为粘稠的液体。 并且: 由于负离子(电子)的质量、体积、电荷量都相对很小,可认为它们可以在等离子态物质中自由地,几乎不受阻力地穿来穿去。类似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情况。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分布是宏观平衡的。引起“宏观电流”的是大质量的正离子的定向移动。 哈密瓜模型的提出 (一)内源磁场是由近地轴处的正离子物质对流(扰流)产生的。 (二) 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使得该等离子态对流层如扁饼状嵌在地心中(位于赤道面),但自转作用不决定各对流圈旋转方向。 (三)正离子对流(扰流)环的数目有很多。从一磁极往下看,方向有顺时针,也有逆时针的。 (四)负离子(电子)被认为在其间是均匀分布的。 该运动维持的动力来源: 能量来源于地心物质的衰变,该作用是持续的。 部分能量被缓缓导向地表,以地热、火山爆发、地震等形式得以释放,使内部能量保持相对稳定。于是对流的状态不至于停缓下来或不断变快。 用哈密瓜模型来解释各种地磁场的现象 利用统计概率论的方法分析(高斯分布) 以地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取地理轴方向为z轴,x、y轴任意。内源磁场实际上是许许多多小对流圈产生的磁场的叠加。由于等离子体分布范围为球心处一扁球层,结合前面的高斯曲线,所以宏观得到的叠加磁场绝大多数时间内是较均匀的弱磁场。z轴方向上的磁场强度比x、y轴大许多,所以磁场叠加后磁极靠近地理极。x、y轴任意是选取的,磁极也就可以在地理极附近发生任意移动。 地心处等离子态物质类似极粘稠的液体。类比粘稠液体的对流情况,由于对流速度极慢,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其运动状态“看上去”是相当一定的,这就解释了地磁场的相对稳定性。 但对流状态始终是不规则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就能“看到”各对流圈的变化,于是造成了地磁场在地球历史上磁场强度的大小变化。 对地磁场逆转的解释:从磁极S往下看,对流圈的顺时针作用大于逆时针,当逆时针作用被加强时(顺时针作用相对减弱),磁感强度就减小,当减到0后再继续时,(即跨过了前面高斯分布曲线的0点)磁极就发生逆转。反之亦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地球历史上磁极多次逆转,但总位于地理极附近。 相对地球来说,这样磁极N、S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作统计,正反向持续的时间应近似相等,这与实际情况也能较好吻合。 END Thanks ! * *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