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医生侠骨仁心 为患者在自己身上取骨割皮.docVIP

七旬医生侠骨仁心 为患者在自己身上取骨割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旬医生侠骨仁心 为患者在自己身上取骨割皮 75岁的吴殿华最近走入公众视野,是缘于他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豪情付出。40多年前,他就曾是闻名全国的“红色医生”,为了救治患者,曾执意在自己身上取骨5块、割皮8块。   如今,记者走进吴老的世界,去感受一个全国劳模、离休干部的本色与执着,依然只有感动。   把3个地震重伤员接到身边   “喂!你们三个到家了没有?路上没累着吧?你们再帮我问问周围还有人愿意来我这儿不?”   9月初,记者见到75岁的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吴殿华时,他正往四川拨电话。吴老说,两天前,他刚送走3位来他这里进行康复治疗的地震重伤员。“来的时候都是拄着双拐,走的时候基本不用了。”   吴殿华经历过邢台和唐山大地震。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马上意识到,灾区最需要像他这样的有抗震经验的外科医生,早一秒到达,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连夜,吴殿华就组织好4名医护人员、2名司机,备好80多件医疗器械和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吴殿华有腿病,不能长时间下蹲。考虑到灾区不好找坐式马桶,老伴还专门给他找了把上厕所时的专用椅子。作为全国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他们历经了19个昼夜的奋战,救治伤员184名。   从四川归来后,吴殿华仍牵挂着他救治过的伤员。何不接他们到冀州来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经与四川民政部门联系,得到了肯定答复。于是,吴殿华带领医护人员马上收拾出来十余间房,装空调,安电视,布置一新。   7月2日,吴殿华夫妇携带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再度赶往四川地震灾区。绵竹市西南镇醒狮村四大队六组的村民尹显云,是吴殿华第一次到灾区时救助过的伤员。再次见到吴殿华,尹显云感激得哭了起来:“吴大夫救了我的命,还要把我接到冀州疗养,真是大好人啊!”与尹显云同村的83岁的朱义方、58岁的罗云福也都在地震中受了重伤,家里没人照料。吴殿华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将他们都接了过来。   在冀州期间,吴殿华给尹显云、朱义方、罗云福这三位来自地震灾区的老人,不仅免除了一切费用,还提供了家人一样的温馨呵护。出院那天,三位老人执意要给吴殿华磕个头,被老吴硬是给拦住了。   在电话里,尹显云操着浓重的四川话对记者说,“我们终生也忘不了这段幸福时光!”   那段尘封40余载的红色记忆   吴殿华有个习惯,手机不离手,而且24小时不关机,原因是他怕有病人和他联系不上。   身边有同事曾问过他,“都这把年纪了,干吗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吴殿华的解释是,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也耽误不起啊。   救死扶伤,这就是一个有着50多年从医生涯的老医生的信条。也正因此,20多岁时他就有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医生”的美誉。这又让我们追忆起,两段已被尘封40余载的红色记忆。   上世纪60年代初,冀州董庄的女红旗手刘孟恋在劳动中意外受伤。年仅20岁的她不仅失去了右手,半截胳膊的皮肤也被勒掉了,在当时的医疗设备和水平下,治疗这样的重伤风险很大。当时冀州县医院党组将任务交给了外科主任吴殿华。根据当时病人的情况,要想保住胳膊,唯一的办法就是植皮。可割刘孟恋自己的皮肤,她已体弱难撑。割谁的皮肤呢?   这时吴殿华毅然站了出来,当时没有设备只能用刀子代替起皮机,他割下自己大腿的8块皮肤为病人做了移植。献皮的是吴殿华,手术医生也是他。手术成功了,吴殿华的血流了一腿,刘孟恋的泪水湿透了枕巾。   当年冀州南良公社的社员孔秀玲,是因膝关节结核病住院的。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关节的坏死骨却仍在恶化,患者还有生命危险。如何彻底治愈这个病人?吴殿华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确定的治疗方案就是施行病灶清除和植骨固定手术,可取谁的鲜骨呢?取病人自己或家属的鲜骨?不能,因为她只有一个患精神病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想及此,吴殿华决定自己献骨。   于是,大小5块鲜骨从吴殿华右侧髌骨上取下,然后一块一块地移植到孔秀玲身上。2000年,年迈的孔秀玲来到冀州看望吴殿华时老泪纵横,“我们可是骨肉亲啊……”   如今刘孟恋和孔秀玲都已过世,但“取骨割皮”的动人事迹依然让人难以忘怀。采访间,记者特意查阅了当年的各种报刊,从那些泛黄的字里行间细细地感悟一个“红色医生”的大爱仁心。   吴殿华的老伴焦静悄悄告诉记者说,现在老吴的腿疾,就与当年的取骨有关。但吴殿华不愿意承认,“岁数大哩,腿脚自然就会不好使的。”   病人至上是心里的一把尺子   从医这么多年,吴殿华一直坚持对患者回访。   采访当天,恰巧吴老要到冀州和枣强县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去看一个叫赵俊玲的百岁老人。除了穿上白大褂,带上必要的体检设备,吴老还跑到超市买来一箱牛奶。“我是8年前给她做的手术,那时她就已经92岁了,我给她从腹腔摘掉了一个9公斤重的大瘤子,听说老太太现在还很硬朗。”吴殿华说,每次回访他都很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