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阐释与形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办学理念阐释与形成

办学理念阐释及形成 2012年03月13日 15:14:11 我们的办学理念可以浓缩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八个字。这一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广益中学114年办学优良传统和教育教学实践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广益这本厚重历史名著的解读;是广益114年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三个世纪、几代人、数十位校长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出自于《礼记·中庸》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迩:近的意思,卑:低的意思。“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的字义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定从低处起步。喻义是从基础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事业上“行远”是积累、“登高”是成就,“行远”与“登高”体现了“积累”与“成就”的辨证关系;在做人上:“行远”即应树立远大理想,“自迩”则要求必须脚踏实地;在做事上:“登高”即应有攀登事业和科学高峰的抱负,“自卑”即指必须具有万丈高楼从地起的务实精神。其核心就是突出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 一、将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上升为办学理念,是对百年广益历史文化的传承。 1、“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办学理念是百年广益历史的传承。 广益中学由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于1892年2月在重庆大梁子(今渝中区新华路)创办,1894年迁下都邮街23号,经清川东道台批准始称广益书院 ,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1904年由下都邮街迁往巴县崇文里(南岸区黄桷垭现址),更名为广益中学。1928年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国人杨芳龄接办,改称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校。1934年,校长杨芳龄总结广益办学42年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广益下一步的发展,同时为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特取《礼记.中庸》中的“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八个字作为校训勉励师生业精于勤,努力进取,学校虽经历了教会办学、私立中学、公办中学和文革后恢复和百年校庆后的振兴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但广益中学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办学指导思想一直未变,“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训一直传承至今,经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讨论并征求部分教育专家意见后,形成共识,将校训上升为办学理念。 2、“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办学理念是百年广益文化的传承。 所谓文化,就是人们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广益经过114年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第一、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源地之一,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由于学校初为教会兴办,学校中文名为“广益中学”,(出自《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英文名为“FiendsHigh School”(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在教会办学的36年中,主持教务的是英国人,学生与英国人经常接触,耳濡目染,基督教文化和以英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氛围浓厚。 校长陶维义先生,曾是英国皇家足球二队中锋,是他携带第一个足球入川并于1905年建起了西南第一个标准足球场,1907年组成了首支有球服、球鞋的正规足球队。1933年,校队以7: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为此,该舰将舰上一铜钟赠送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足球文化的发源地。 第二、“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校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1928年,学校脱离教会,变为私立中学,但校长杨芳龄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因而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在学校实行了“五育(德、智、体、美、群)”并举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按照西方先进的教学设施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室、运动场,购置发电机安装电灯、理化生实验仪器;仿照西方科学的课程设置,开设物理、化学、地理等“洋科学”课程;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文化思想带入广益,杨芳龄在总结了教会办学36年和本人办学6年的实践 ,并吸取当时西方教育中重视让学生打好基础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选取《礼记.中庸》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提炼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校训。 第三、陪都文化的熏陶,让“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校训得到充分演绎。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大批文化名人。杨芳龄聘请数学家何鲁、国学大师赖以庄、著名作家姚雪垠(《李自成》作者)、黄芝明(笔名碧野)、外籍英语教师文幼章(加拿大人,市11中创办人之一)、著名画家杨济川、佘雪曼、地理教授吴子龄等专家,组成了一支名师队伍,这些名师道德文化兼备、教书育人并重、言教身教结合,“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得到了充分的演绎,中西文化在学校交流、碰撞、融入。由于“师高弟子强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