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PAGE
编写工作小组
────────────────────────────────────────────
(按姓氏拼音)
安友仲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曹相原 教授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方强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黎毅敏 教授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刘大为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马晓春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海波 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汤耀卿 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于凯江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俞云松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通信作者:方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3
Email: HYPERLINK mailto:fangqicu@ fangqicu@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拼音)安友仲 曹相原 方强 黎毅敏 刘大为 邱海波 马晓春 汤耀卿 于凯江 俞云松
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管内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导管技术的要求提高,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1],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2-5]。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更为必要。
本指南旨在根据导管相关感染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规范化管理。
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phi分级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的分级
Ⅰ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Ⅱ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Ⅴ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血管内导管类型
血管内导管类型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根据留置时间分为:临时或短期导管,长期导管;根据穿刺部位分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根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和短导管[5-6]。描述如表1。
表1
导管类型
常用穿刺部位
导管长度
备注
周
围
静
脉
导
管
普通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short)
前臂和手部静脉
<8cm
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但很少出现血行感染
中长周围静脉导管Midline catheters
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约8-20cm
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反应,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周围静脉导管小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non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
大多数CRBSI与此类导管相关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
导管的套囊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上腔静脉
≥2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
比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
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s)
通过Teflon导引管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30cm,长度受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