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层岩性对其富水性影响关系分析.docVIP

含水层岩性对其富水性影响关系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水层岩性对其富水性影响关系分析

含水层岩性对其富水性影响关系分析   摘 要:含水层是指能透水又饱含重力水的岩层。构成含水层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储存地下水的空间、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和良好的补给水源。以临县庞庞塔煤矿研究区为例,分析含水层岩性对其富水性的影响。这对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供水和防治地下水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富水性;含水层岩性;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   中图分类号:TD7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096   庞庞塔煤矿位于山西省临县县城以东城,水文地质单元属于柳林岩溶水系统。依据研究区地层发育状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可将研究区地下水含水层划分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二叠系石千峰组和三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第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岩组。   1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研究区东部外围有较大面积的出露,由东向西埋深逐渐增大,最大埋深超过1 300 m。P18号地质孔揭露本统157.48 m, P63号水文孔揭露本统150.86 m,PK13揭露本统314.08 m。该组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石膏,还有少量的角砾状灰岩等。岩溶裂隙发育的石灰岩、泥灰岩为含水层,石膏、角砾状泥灰岩和岩溶裂隙不发育的石灰岩为隔水层,由隔水层把奥陶系分成若干个含水层。   1.1 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上马家沟组岩性以石灰岩、泥灰岩为主。P18号孔和P63号孔均揭露本组,但与峰峰组界线不明显。此次勘查PK13号孔也揭露本组。简易水文和抽水试验资料显示,钻孔钻至该段都会大量涌水或漏水,这表明该段富水性比较强。现在尚未发现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在深浅部的明显差异。P63号孔本组上部与峰峰组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178 L/s?m,渗透系数为0.007 833 m/d,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在其主斜井西南侧有一水井,2004-11-17施工完成,井深790.29 m。揭露上马家沟组201.79 m,上段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中段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下段为灰黄、灰色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局部夹石膏层。揭露峰峰组96.40 m,岩性为厚层状灰色石灰岩、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石膏。取水层段为上马家沟组590.33~790.29 m,井径φ244 mm,静水位(埋深)为353.00 m,单位涌水量为0.812 L/s?m,富水性中等。PK13孔深835.08 m,本组抽水为稳定流三次降深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57~0.098 L/s?m,富水性强。   1.2 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本组平行不整合于本溪组之下,厚88.21~140.62 m,平均厚度为113.41 m,岩性主要为石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石膏等。含水层以上段灰岩、角砾状灰岩为主,下段为泥灰岩、灰岩和石膏,一般可将其视为隔水层。   本组含水层以其二段(O2f2)质纯灰岩、白云质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为主。据钻孔揭露,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在平面分布上不均匀,总体来说,浅埋区岩溶裂隙发育,井田西部深埋区发育程度则明显变差,其岩溶形态是以溶洞、溶孔和溶蚀裂隙为主。比如P21孔在钻至O2f灰岩15.2 m、孔深740.2 m时,发生了漏水的情况,本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1.207 5 L/s?m;又比如,P43号孔在钻至孔深776~780 m、O2f层段49~53 m(O2f2底)时,溶洞比较多,最大溶洞长达0.70 m,并出现钻孔漏水的情况,从776.20~776.90 m,钻至此层位钻孔漏水严重,水位为321.60~321.80 m,钻进时的耗水量达3.83 L/s。由于孔内事故,未对峰峰组做抽水试验,移孔后钻进至峰峰组时未见溶洞,也不漏水,岩溶也不发育,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5 97 L/s?m,这说明峰峰组富水性弱。此次勘查的PK6、PK7孔,岩芯鉴定PK6孔时也未见溶洞,岩溶不发育。在钻井过程中,个别钻孔发现了溶洞、掉块等重要水文地质现象。经岩芯鉴定,奥灰石灰岩泥质含量较高,裂隙一般用泥质、方解石脉充填。从抽水试验资料来看,该组单位涌水量为0.000 01~1.506 L/s?m。   奥灰峰峰组一段(O2f1)是以含石膏的泥质灰岩和泥灰岩为主,中间夹白云质灰岩。因此,一段的大部层位为相对隔水层。   由现有资料可知,奥灰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很不均一,单位涌水量在不同的钻孔中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单位涌水量是随着埋深而变化的,即埋深小,岩溶发育程度高,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