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耕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的探索及实践.docVIP

农耕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的探索及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耕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的探索及实践

农耕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的探索与实践 宿迁市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 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苏北农村中心小学。就是这所农村小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依托农耕文化,打造了农耕教育的特色品牌,获得了成功,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是这所农村小学,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省教育厅胡金波、殷翔文、杨湘宁、朱卫国4位副厅长先后到学校考察指导工作;就是这所农村小学,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的农耕教育被江苏省广电总台报道了5次,被《新华日报》报道2次,并刊发了4幅农耕教育专题图片,被《中小学德育》分2期就农耕教育进行了专题介绍,被《扬子晚报》以三分之一的版面进行了专题报道;就是这所农村小学,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万人的参观学习;就是这所农村小学,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考察后称赞是:“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宿迁市教育局局长孙其松赞誉为:“ 来安教育,乡村典范”。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就是因为我们有机地结合了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的农耕文化,成功打造了农耕教育特色品牌,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 立足学校实际,打造农耕教育特色 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提升学校内涵,找准学校发展的立足点,是做好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教育德育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农耕教育特色品牌,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1、农耕教育特色的思考与定位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一总体要求,特色项目的确定我们煞费苦心,创设什么样的特色项目,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因为我们知道,项目的确定至关重要,它是决定学校能否真正得到发展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学校实际,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以农耕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我们来安中心小学地处泗阳县的东部,与淮阴区接壤,紧邻省级泗阳经济开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我们的学校有着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对象,在校学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者在工业园区上班,有不少家庭的土地被工业园区征用,昔日的耕地上已建成了一座座厂房,过去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可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在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心中已经渐渐淡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怎样抢救性保护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这些问题,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现在的农耕文化受到科技日益进步的影响,传统落后的人力耕作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机械化耕作,这些农耕文化不仅在来安社区,就是在其它地方也正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即将消失;同时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知之甚少,浪费粮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不会感恩,不懂感恩,对劳动人民的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搞农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当农民,更不是培养孩子如何使用农具,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艰辛,真正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更是为了让孩子看到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优良品德,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现在,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感恩的好孩子。 因此,我们把创建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依托农耕文化,打造农耕教育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 2、农耕教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落实农耕教育,做好农耕教育,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筹建农耕教育博物馆,对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农具进行收集展示;二是建造农耕亭、农耕林、农耕园等;三是编印校本教材,围绕农耕教育和来安地方特色编印校本教材,供同学们阅读;四是成立“农耕娃艺术团”,每年6月举行一届农耕艺术节;五是每年10月举办一次农耕运动会;六是营造浓烈的农耕文化氛围;七是申报农耕教育专项课题,让师生广泛参与其中。 在农耕教育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全员参与创建农耕教育特色学校”的观念,把农耕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排出创建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安排,成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人及具体负责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农耕教育特色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创建工作中,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目标、工作重点。 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沿着这个方向前进,2009年2月,我们学校开始筹建农耕教育博物馆,农耕教育的特色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农耕教育博物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室外体验区。体验区摆放有石磨、石碾、兑臼等,可以让学生和来宾亲身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第二部分为室内器具展示厅。展示厅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为三个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