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河南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十五次周考语文试题.DOC

名校联盟河南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十五次周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联盟河南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十五次周考语文试题

2014. 3.28 组题、校对:董英华 宋君华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相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了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张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便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面对“音乐性的美”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体现着唐代艺术精神的盛唐书法和诗歌,都具有一种音乐性的美。 B.在音乐性的美的表现上,书法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 C.盛唐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D.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了盛唐各种艺术部类,成为其美的灵魂所在。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诗歌和书法都在唐代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其中,只有草书中的狂草最能体现出盛唐风貌。 B.初唐的书法,摆脱了齐梁宫体的束缚,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为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吹响了理论的号角。 D.正是因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实质是音乐性的美,所以才出现了艺术繁兴、“诗仙”与“草圣”齐名的伟大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