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期综合治疗方案_ccw5ayh.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分期综合治疗方案_ccw5ayh

颈椎病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围。 诊断 本病种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9条,第65款式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 颈椎病的病变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其发生、发展、愈后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故应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诊治。我科临床以针灸、推拿、中药、牵引为主,随症配合其他辅助治疗2-3项。 分期界定 按照颈椎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和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期根据发病治疗时间及病情轻重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急性期的治疗时间基本为3-5天,患者病情急性发作,表现为颈项疼痛、上肢反射疼痛麻木、下肢行走不稳、持物无力或眩晕症状严重,颈部活动明显受限;缓解期的治疗时间为10天(第4-14天),此期患者处于病情迁延期或是急性发作期经治疗,疼痛或眩晕等症状得到缓解,颈部活动有所改善;康复期为第3周,此期患者经过治疗疼痛或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明显改善,但仍不耐疲劳。 分期分型治疗 急性期 颈椎病症状复杂,但此期常出现严重的疼痛、眩晕、颈椎功能严重受限,或急性脊髓受压的症状体征。“急则治其标”,此期治疗目的是迅速解除颈项背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血管痉挛,缓解疼痛、眩晕等症状。 总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镇痛定眩 应急措施: ①床边先行手法拔伸牵引2-3分钟,缓解症状,调整颈部垫枕角度,续以枕颌带牵引,重量3-5Kg,持续牵引1-2小时,间隔休息30分钟。 ②点按后溪、落枕、昆仑、太溪、曲池、缺盆、中府穴,强刺激量,每穴约30秒,2次/日 ③腕踝针 取上5 、6,留针24小时。 = 4 \* GB3 ④董氏奇穴取 随症加减: 颈项疼痛或伴上肢反射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有受寒史,表现颈项疼痛僵硬,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之风寒阴络者,在项背部行擦法、加强拿风池、拿颈项、拿肩井以祛风散寒,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伴后枕部疼痛予拿风池、点揉风府,摩挲后枕部,3-5分钟; 巅顶后痛予拿五经、点按百会2-3分钟; 偏头痛明显者,予调整第2,3颈椎后关节,点揉风池、率谷、太阳穴及扫散法3-5分钟; 伴上肢麻木疼痛者,予床边牵引制动,牵引角度及重量应调整到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为度,牵引角度一般前屈15-30o,常选择短时间(10分钟)的重牵(8-10kg)至疼痛明显减轻后改为较长时间的轻重量(3-5kg)牵引,牵引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天2-3次; 颈椎后关节错位引起疼痛、活动受限,予牵引下正骨法。 头晕目眩,伴恶心欲呕,卧床不起 常规手法:头颈部点穴手法:点按风池、风府、百会,每穴各1分钟,以向头部传导为佳。开天门、拿五经、扫散太阳各3-5遍。上颈椎错位予轻柔微调手法纠正错位。仰卧位间歇拔伸法3-5次。 伴欲呕或呕吐,劳累后诱发,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浮滑,痰湿上扰予桂枝加葛根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伴口苦咽干,受风寒后诱发,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浮滑,痰湿上扰予桂枝加葛根汤小柴胡汤为主加减 脑循环治疗仪30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 必要时静滴凡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或口服抗眩晕中西药物。 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体征;下肢行走不稳、持物无力、束胸感、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 严格卧床制动。 床边牵引(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呈串珠样改变者慎用)。 治疗建议由高年主治医师以上完成,以点穴通络解痉、仰卧位拔伸调曲减压。严禁粗暴手法. 微波 无热量或微热量15分钟,或电脑中频20分钟。 必要时静滴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等脱水药物3-7天。 2.缓解期(治疗第4-14天) 患者处于病情迁延期或是急性发作期经治疗,疼痛或眩晕等症状减轻,颈部活动有所改善。此期治疗可充分发挥推拿手法理筋正骨的优势,调整颈椎内外动静力学平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发挥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和中医推拿手法的补泻作用,“标本兼治”。 常规推拿治疗: 治则:舒筋通络、整脊调衡 目的:充分松解颈项背部肌肉,调整颈椎结构序列、曲度,达到新的动静力学平衡。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坐位、俯卧位、侧卧位 或仰卧位,以患者感觉舒适及便于治疗操作为宜。 理筋: 从风池穴到颈根部,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应的拿捏法在后项部上下往返操作3-5遍。 滚法、掌搂颈项背部约5分钟至项背部微微发热。 弹拨颈背夹脊位置椎旁肌,由浅入深,反复3遍。 患者侧卧位:用拇指或大鱼际按搂法,沿景脊旁0.5寸至上背部,颈脊旁1.5至项部 至肩峰,及乳突开始两侧横突位置至缺盆穴3-5遍,使颈肩部紧张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整脊:复式拔伸整脊法 患者仰卧位,施术者双手分持患者颈项部,拇指前置于下颌骨,四指后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