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淳县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来源: 时间:2011-6-16 8:44:51 [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6);大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4);中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2);小 ] [ 收藏 ]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print();[ 打印 ]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opener=null;window.close();[ 关闭 ] 点击数: 1264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高淳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对推动全县城乡建设工作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依据《高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市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结合高淳实际,在科学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高淳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县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高淳城乡建设史上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围绕“古镇风貌凸显、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最佳的湖滨新区”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规划体系日趋健全,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五年累计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全县城镇化率达48%,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11.7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23.6%;新区11.9平方公里中心区全部建成;“一体两翼”的城市总体框架和一城七镇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1、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制定实施《高淳县规划和城镇建设管理意见》和《高淳县规划和城镇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划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注重聘请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教授参加我县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高标准修编《高淳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高淳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石固河拓宽整治工程规划》等规划46个。编制完成8个建制镇总体规划、135个行政村和175个规划保留居住点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实施城区道路沥青摊铺、绿化亮化、沿街立面出新工程,高标准建成湖滨大道风光带、石固河风光带、双高路景观大道等生态工程,新建改造公园、广场23个,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75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5%。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实施旧城拆迁改造面积56万平方米。实施城市亮化工程,道路照明装置率、亮灯率达100%。县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固城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3、功能配套日益完善。新增市政道路6条20公里,城区形成“一环五横六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建成新区水厂二期,县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提升至10万吨/日。组织实施全县区域联网供水工程,部分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万吨。建设镇污水处理厂8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44个,敷设污水管网100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新铺设燃气管道250公里,管道燃气用户增至2万户。
4、市容管理不断强化。以巩固提升创卫成果为总抓手,组织开展县城店招店牌、倚门开店、车辆停放、渣土运输、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市容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管理工作从主要地段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城区向镇村延伸,管理范围持续扩大。加大规划监察力度,依法拆除违建,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实施经营性户外广告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广告经营权公开招标,广告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十一五”期间,我县被成功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并通过全国爱卫办复查。
5、镇村面貌持续改观。加大小城镇规划建设力度,小城镇建成区面积42.4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26.7%。结合实施“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增改造农村道路850公里,农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铺设供水管道632公里,修建排水管道350公里,农村给排水系统逐步建立。新建垃圾中转站29个、垃圾屋5800个、公厕1780座,增添垃圾运输车、保洁车1065辆,农村环卫设施明显改善。建成文化健身活动中心83个、栽植数木60.8万株,清淤河塘160万立方米,安装路灯3780盏,镇村承载功能持续增强。五年实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镇村环境整治投资15.5亿元,完成市级村庄整治数196个,省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8个,创建省级特色村庄2个,我县成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县。
6、住房保障切实加强。稳妥发展以住宅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