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练 新人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练 新人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练 新人版必修1

PAGE PAGE 2 《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姓名 班级 组别 说明:本试题满分38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传记,完成1~3题。(共18分) 梁启超 1873年,茶坑村又添新丁,梁启超诞生于风声雨声涛声中。 “这孩子必有大出息!”人都这样说。 “中国极南之一岛民也。”梁启超自谓。 “汝自视乃如常儿乎?”父亲梁宝瑛在梁启超两岁时,便这样常常训斥梁启超。那时,在母亲的膝下,梁启超已开始认字了。 祖父梁维清视乃孙梁启超为天下奇才,四岁的梁启超便在祖父的教导下读《诗经》,到了晚上,祖父给他讲故事,困了就与祖父同榻而卧。 梁维清教梁启超写字,所临的字帖全是柳公权的,并对梁启超说:汝日后书法应如柳公权的刚健婀娜,进士及第,皇上朱批,先见字而后见文,汝当记取。 梁启超记住了,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有一笔好字。6岁之后,梁启超进了他父亲开办的私塾中读书,念《中国略史》、《五经》等,并开始写作八股文。梁启超的天赋,加上祖父、父亲的悉心教诲,神童之名一时传遍茶坑及新会县城。其实,梁氏家人把振兴家业的希望全寄托在确实天赋极高的梁启超身上,施以教诲,令其读书,再加上没有贫寒人家的衣食之忧,凡此种种使孩童时期的梁启超打下了文化基础。 8岁时,作八股文,下笔便洋洋千言,至于吟诗作对已是寻常事了。 一日,有梁启超父亲的朋友到访。此公亦是教书先生,见梁启超在侧,冷不防道:“听着,对我一联。”便脱口而出上联:“东篱客赏陶潜菊。” 梁启超当时只有8岁,孺子也,竟也兴起道:“听我下联。”脱口而出:“南国人思召伯堂。” 教书先生击掌叫好:“小子可造!” 梁宝瑛却笑眯眯地嗔怪道:“还不谢先生!以后不得无礼。” 每逢这样的场合,梁启超便会恳求父亲:“我可以去玩一会吗?” 自然是恩准,因为对子对得好,梁宝瑛的脸上好大的光彩。 梁启超便去爬山,望着凌云塔,好高的塔,好大的风! 这村后的小山山上的塔,是梁启超的倾心之地。或许那山的绿色更能使人有生命蓬勃的感觉吧?或许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凌云塔的岿然是茶坑村的高度吧? 幼小的心灵总是被绿色、海浪以及高大所吸引,那是充满童稚与幻想、渴望成长的心灵。不同的只是,梁启超的聪慧以及家庭的影响,使梁启超以为自己不是一个寻常儿童。并只要有机会便力图证明这一切。 凌云塔下,有时候孩童们相聚嬉戏,有时候梁启超独自漫步遐想。他仰望高塔,觉得这塔还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对了,倘若有一副对与凌云塔共存,岂不是留芳青史吗?关于这副对,梁启超已经想了好几天,终不理想,曹植作七步诗,这是祖父讲的,“我何不绕塔七圈呢?”果然,七圈之后,梁启超得一联: 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 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妙相。 梁启超兴匆匆地下山,回到祖父的书房里研墨挥毫,写完联后落款为:新会梁启超。 祖父和父亲已经在门口窥视片刻了。看见喜滋滋的梁启超还在自我欣赏,便走进书房对着那联语各自摇头晃脑品味一番后,不约而同地赞道:“好!” 梁维清喜形于色。他从孙子的联语感觉到不同凡响,凌云想,天竺望,着实非同寻常,便对梁宝瑛说:“有赏,拿一吊钱来!” 新会梁氏以勤俭持家为门风,也不过十几亩地维持生计,赏一吊钱,这是从未有过的。即使逢年过节的压岁钱,也不过三五铜钱而已。 梁启超却对祖父说:“我不要赏钱。” “为何?” “我要那一套《古文观止》。” 这可是祖传的梁维清的心爱之物,不过,给这个孙子倒是理所当然的。梁维清从书柜中取出《古文观止》,用衣袖一拂,对梁启超说:“好好念!” 梁启超大喜过望,乐得直拍手。 (摘自徐刚《梁启超》第二章,有删节) 1.概括童年梁启超的个性特点,并举一例简要说明。(6分) 2.写传记,要善于抓住细节。请选取本传记中的两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6分) 3.一个大家,童年的经历往往不同寻常。关于“成才”,你从梁启超的童年经历中得到一些什么启迪?请作简要的阐述。(6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4~6题。(8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