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人中国认同1.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 文】 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1 ——对美国“新清史”的一种回应 黄兴涛2 近十年来,美国的“新清史”研究颇有影响,也的确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它强调满人在清朝 的某种主体性地位,注重从满人主体性的角度来研究清史,对于丰富清史研究的意义不言自明。 但在正视清朝历史这一独特性的同时,也不应走到另一个极端:有意无意地轻忽乃至淡化其大一 统国家的“中国性”,更不能将两者简单化地对立起来。笔者以为,从满人的主体性视角出发, 探讨一下有清一代满人的“中国认同”问题,对认识“新清史”所涉及的相关史实应该不无助益。 一、问题意识的由来与满人“中国认同”之确认 清朝满人是否认同与如何认同“中国”,这在以往的国内学术界似乎不成问题,至少不是什 么有意义的问题。但对于美国“新清史”来说,这却无疑是一个需要明确提出并给予认真回答的 重要问题。因为在被称之为“新清史”的学者当中,喜欢像罗友枝(Evelyn Sakakida Rawski )那 样笼统地强调整个清朝统治期内“大清国”与“中国”为两回事者,差不多已成为一种流行观点。 如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在其英文著作《半透明之镜》中,就曾笼统声言,“清朝的帝 国意识形态很认真地把中国进行对象化,将其看作是大清国的一部分而已”,并强调这对于现代 3 中国的版图恰恰从大清国继承而来这一点来说具有讽刺意味;欧立德(Mark C. Elliot )更是明确 地表示:“也许‘新清史’要提出来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可否不经质疑地直接将清朝等同于中国? 难道我们不该将其视为一‘满洲’帝国,而中国仅是其中一部分?部分‘新清史’的史家因此倾 向在‘清朝’与‘中国’间划下一条界线,避免仅仅称呼清朝为‘中国’,也不仅仅称呼清朝皇 4 帝为‘中国’皇帝”。 最近,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的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欧立德再一次直截了当地强调,“不应直接把清朝称为中国或是把大清皇帝称 为‘中国’”的皇帝”。5 显然,要想了解上述这类说法是否符合历史真实,我们不得不首先整体性地着眼于清朝满人 上层及其皇帝的“中国认同”问题:看看他们是否认同中国,何时与如何认同中国?其所理解和 认同的中国究竟是“大清国”的全部还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认同在当时的国际际遇如何,等等。 毋庸讳言,尽管“认同”的思路对于美国“新清史”学者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他们也都程度不同 1 本文初稿曾提交给2010 年8 月“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吸收大会评论者的诸多宝贵意见。 F SO O C 特此致谢。另外,拙文的基本观点和部分内容曾被赵晋华主持的《中华读书报》思想版摘录刊登。本文正式发 I T O 表在 《清史研究》2011 年第1 期。原题为《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后收入黄兴涛 《文化史的追寻》2011 L N 年4 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标题修改一字,题为《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