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第2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效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9-P11 (一)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学科间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的原则 (三)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五大特点 P22-P30 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以德为先(提倡贤人政治,强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中庸之道(凡事要适度,保持矛盾双方协调) 无为而治(人应该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和过程) 以和为贵(追求和谐)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解释“成就人”假设:P54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只是用人群关系来解释人们的工作动机略显不足,还包括成就欲望。 主要人物:马斯洛、麦格雷戈、赫茨伯格 主要思想: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社会人假设虽然优于经济人假设,但也只是注意到了第三和第四个层次的需要,而对第五个层次不够重视。而第五个层次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 比较X理论与Y理论 P54 HYPERLINK /view/266797.htm \t _blank X理论的假设: 1.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避工作。 2.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力。 3.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基于以上假设,持X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减低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性。 HYPERLINK /view/266813.htm \t _blank Y理论的假设: 1.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 2.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回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 3.人们愿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才智等。希望在工作上的认同感,回自觉遵守规定。 4.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并会寻求更大的责任。 5.许多人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 6.在大多数的机构里面,人们的才智并没有充分发挥。 基于以上假设,持Y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对员工授予更大的权力,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机会,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对比:X理论是悲观的、静止的和僵硬的,认为控制主要来自外部,由上级强加给下属。相反,Y理论是乐观的、动态的和灵活的,强调自我控制、自我指挥,并把个人需要和组织要求结合起来。X理论代表了传统的管理哲学,即依靠外部控制和不断的监督管理,Y理论强调人不是被动的,人有动机,会主动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了自我需求,就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 启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章 目标管理心理 目标的5大心理功能 P66-P68 定向(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 控制(通过目标衡量和检查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纠正目标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激励(目标具有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凝聚(共同的目标是群体动力的源泉) 反馈(衡量结果与总体目标是否统一,是否匹配) 目标冲突的基本类型 P88 “接近-接近型冲突”:同时达到两个不同目标而引起的内心冲突。选择能带来较大满足的目标。 “接近-回避型冲突”: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一目标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回避-回避型冲突”:面临两个要同时回避的目标所产生的心理冲突。选择损害较小的一种。 目标行为与目标导向行为的区别 P68 目标导向行为,指为寻求达到某种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目标行为,即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行为。 目标导向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目标行为,而要进入目标行为又必须先经过目标导向行为。两种行为对动机强度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就必须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也就是说,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应适时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目标管理的步骤 P83-P86 一、目标体系的制定 二、目标的实施 三、对目标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估 第五章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